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旅美女作家赵淑侠:华文作家的故乡是中华方块字

2011年11月24日 1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广州11月24日电 题:旅美女作家赵淑侠:华文作家的故乡是中华方块字

  中新社记者 张冬冬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哪怕写的是悲剧情节、是流泪,也是幸福的。”在旅美著名华文女作家赵淑侠看来,对以文学创作为人生的人来说,真正的故乡不一定是某县、某镇、某城,而是美丽的中华方块字。

  “共享文学时空——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23日至24日在此间举行。赵淑侠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华民族一向被西方视为“古老、神秘、落后,或是高深莫测”,海外华人作家身处在中华文化与异族文化接触的最前沿,无可避免地会与住在国的主流文化碰撞。

  她说:“在异国的复杂的文化和语境之下,我们一直在住在国主流文化与华族文化相互的对流间找寻融合,坚持文学创作而无悲情。我们对别人的文化是仰望而尊重,对自身所拥有的华族文化骄傲、眷恋,清醒检讨而绝无自卑或自贬。”

  赵淑侠指出,在今天的地球上,一种文化的发展,仅靠自身生活的小圈子和文化背景是不够完备的。要进步完美必须吸取多元文化,至少是不能忽视他种文化。在这样的时代潮流的需求下,海外华文文学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地做了贡献。对今天的世界文坛来说,华文文学已经不再陌生,而将成为未来世界文学的一种。

  在她看来,分布在海外各地的华文作家,有两个共同点:其一都有完整的中华文化背景;再就是因为长居国外,多少受到一些住在国文化的熏陶,以致在思想和生活面,既不同于母国的本土作家,也不同与侨居国的作家。而是具有一种聚中国儒家思想,揉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质,并习惯以两种特质的混合观点来看人生、看世界。

  赵淑侠说,这种情况下,或许不可避免的会因徘徊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引起矛盾、苦闷和内心的冲突。但与之相对的,正因为两种文化有所差距,其间由互融互谅、截长补短,而产生一种新的可塑性更大的“移民精神”,这种充满移民精神的新文化,恰是海外华文作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题材和灵感来源。

  “一个没有文学的社会,无论经济怎样繁荣,生活如何现代化,品质仍显粗糙。”赵淑侠呼吁所有华人同胞,对文学投以重视,海内外连成一气,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建立华文文学的地位,增强华人作家在国际文坛的力量,一同迎接华文文学辉煌时代的来临。

  赵淑侠是著名华文作家,现旅居美国,曾担任欧洲华文作家协会创会会长。她自1970年开始专业写作,以《我们的歌》一书成名。其它长短篇小说有《落第》、《赛纳河畔》、《赛金花》、《西窗一夜雨》等,德文译著有《我们的歌》、《梦痕》等,出版作品共30多本。(完)

分享按钮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