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人在德国“拼妈” 育儿家务工作样样“攀比”

2014年11月24日 15:4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华人在德国“拼妈”育儿家务工作样样“攀比”
    12年级数学课一个大课堂只有6个人上课。当地学生在学习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如华人孩子。

  最近国内妈妈高喊:“进入拼妈时代。”其实,中国妈在哪儿都不可能轻松逍遥,无论在英国美国还是意大利。

  在德国的第一代移民父母分两类:一类是早期留学生,父母双方都很优秀的人才,目前经商或做科研,对子女要求甚高;另一类是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从业人员,父母可能从事餐饮业,劳工类,这类人对子女要求更高,希望能改变命运光宗耀祖。

  总之中国人嘛,都是“day day up”的勤奋人,欧洲这么慵懒洒脱的环境,也改不了骨子里奋发图强的血。

  在德国的华人妈妈,从出生到陪着孩子长大,都要不断地学习。孩子小的时候,妈妈就是半个医生,一方面要了解德国常备药的功能,另一方面还要把中医理论拿来融会贯通,很多妈妈回国都会背一箱子德国药回去送给亲戚朋友,再背一箱子中药回来家中常备。

  除了养,更重要的就是教。通常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学说德语开始(一般2岁左右),所有中国家庭就开始教中文了,拼音、识字,最近几年开始流行国学,背三字经,认繁体字。生怕学了德语,忘了中文,周末下午的中文学校雷打不动,识字写字的作业也是必定要完成的。这就比德国孩子少玩了半个周末。

  作为一名80后妈妈,我也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的产物, 回忆我的童年,充斥着各种补习班:英语培训、钢琴考级、各种游泳、滑冰等等技能训练班。家庭教育也是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主流大方向灌输。因此当成为两个儿子的妈以后,我本能地抵制童年的过度教育,希望能给孩子轻松的童年,不要过度消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而在德国生活这么多年,发现这似乎并不容易实现。

  因为,每个第一代移民的中国父母心里都有个梦,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欧洲人一样熟练掌握多门外语。所以语言方面的要求绝不含糊:德语、英语、中文必须都得是母语水平吧,另外至少还要熟练掌握一两门外语,比如法语、西班牙语。

  另一方面,琴棋书画各种技能也不能耽误。学油画?必须的!而且最好找法国老师,因为他们的艺术感觉好。各种乐器?也是必须的!钢琴、小提琴、笛子、架子鼓……至少得会一样吧!女孩基本都有一段学芭蕾的经历,锻炼体型嘛,咱身材没欧洲人修长,气质必须出众!男孩也得参与各种体育课程。由于德国有很多民间球类协会,男孩们又喜欢聚众玩球,每周训练必定雷打不动。等孩子再大一点,学的东西更多了,女孩通常要学个骑马、打个网球,男孩打个高尔夫、考个帆船驾驶证。冬天学滑雪,夏天学钓鱼。反正一切欧洲人玩儿的、中国人认为该学的,华人孩子一样不能落下。

  这其中,妈妈来回接送、陪伴、督促自然是少不了的,辛苦可想而知。不过跟国内妈妈们唯一不同的是,德国很少有各种兴趣考级、比赛,相对来说,孩子的兴趣还是主导,父母基本还是“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的。

  再大一点,十三四岁,很多家庭都会送孩子去英国、美国等地交换学习一年,没那么长时间至少也会在假期去英语国家参加夏令营。一方面锻炼自理能力,一方面强化英语口语,增长阅历。这当妈的心里惦记着,嘴上还不能多问,闷头赚钱吧。

  等孩子大点了,一方面要教中文,另一方面督促德国学校的课程。由于对德国学校教材的不了解,很多课程都无法辅导,比如宗教课,估计没几个妈妈能讲完整圣经故事,更别说用德语讲了;还比如数学课,德国学校的数学体系和中国很不同,要抛弃咱们从小的数学理念,去理解孩子们面对的课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比如德文课,里面很多歇后语、成语、固定用法,那是一般妈妈能搞得定的吗?因此,很多家庭就需要帮孩子找德文家教了。

  攀比处处存在。

  抛去孩子这方面,作为一家之女主人,各位妈妈们更是不能输给外国邻居了,屋里需要整洁干净,指望天天有钟点工帮你?除非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啦。家里后花园不能让邻居指指点点,要学习各种树木花朵习性,合理安排院子结构,要让每个月份都有不同的鲜花见面吧!外加多数中国人很喜欢在院子里种点经济作物,秋天还能收获纯天然食品,这也是个额外工作,咱中国人是民以食为天嘛!家里这一切都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说起吃, 中国人走到哪儿都带着中国胃,德国人晚上一片面包加香肠,一瓶啤酒3分钟搞定了,中国家庭通常还是自己动手做中餐,洗洗切切炒炒,忙乎一小时算快的,吃完还要擦锅台上炸锅蹦出来的油。除此之外,还总是要得瑟地学学烤蛋糕、煎牛排之类的西餐手艺,也算融入当地生活一部分了吧。

  说起生活,在德国的很多中国家庭都希望自己买地盖房子,打造自己的宫殿。在国内,大家都说:要想一年不消停,就装修。在德国,要想3年不消停,就买地盖房!从选地段,到搞设计、监工、装修、院子规划。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房子一定要自己多操心,否则被人忽悠了咋办,很少有甩手放心给建筑公司做的。结果发现,隔壁老外邻居家全权委托建筑公司,没咋操心,也盖得很不错。再过10年,等这房子供完了,大多数中国人总是会想再买一套房,或租出去,或给儿女留着。我们的目标就是生命不息,买房不止,奋斗!奋斗!中国人总是觉得消遣就是浪费时间。

  最后,妇女要顶半边天,男女平等是咱从小的信仰吧。孩子一旦独立起来,大部分妈妈还是要找份事情做的,一方面补贴家用,另一方面也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但一般都是压力不大的工作,自然也不是位高权重的职业了,此时此刻,总会感叹:“如果当年没出国,肯定也在国内混成个处长、经理了。现在那些为官或发财的同学,当年可能还不如自己。再看看自己多年的村姑生活,必然有些感伤。”

  无论怎样,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我们这些妈妈,既然来了德国,从当年过变态的德语关,到拼尽全力拿到身份,自力更生经营家庭,融入社会。

  近几年很多德国人都会说,你们中国人都很厉害,特努力特优秀特有钱。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理所应当的认为什么都要会。问老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我们呢?他们会说:因为你们是中国人嘛。(谢玥)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