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委员群策助力海外“留根工程” 华文教育成“热词”

2015年01月24日 04: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杭州1月24日电 (汪恩民 黄晶晶)海外华文教育作为华侨华人的“留根工程”,是承传中华优秀文化、保持民族特性的重要保证。记者在正在举行的浙江“两会”上发现,华文教育成为频现委员舌尖的“热词”。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侨界艺术团团长徐宁告诉记者,浙江作为全国重点侨乡,现有海外侨胞202万,主要分布在世界五大洲180个国家和地区,华裔新生代有70—80万,其中适龄学童占1/3,是一个庞大的华文教育受众群体。

  “海外侨胞对浙江有着骨肉相连、血浓于水的故土乡情。”据徐宁了解,他们对下一代由于语言隔阂而成了黄皮白心的“香蕉人”,感到忧心忡忡,对发展华文教育的呼声十分强烈。

  徐宁的观点引起了很多参会人员的共鸣。列席此次浙江“两会”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华侨华人贸易总会会长林国荣也坦言,身边的华侨们普遍担心下一代不会讲普通话,无法回到中国做生意,并融入中国社会。“他们还是希望下一代回国内的。”

  然而,华文教育的阳光目前仍很难播洒到海外华侨子女身上,这成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直致力于海外华文教育的徐宁告诉记者,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办学场地游击化的多,正规化的少。“在侨胞最为集中的欧洲,华文学校多为租用当地正规学校,利用他们的办学空隙而开办补习性质的半日制华校。‘教堂学校’、‘走廊课堂’等形式层出不穷,学校处在经常搬迁转移、四处游击的堪境。”

  林国荣正设想办一所华文学校,找个国外学校联合办学。“现在最缺场地,正在与意大利政府联系。”

  正在参加浙江“两会”的浙江省侨联副主席、法国华商会会长卓旭光也表示,他们对华文教育很重视,但是规模太小,缺乏场地。

  此外,徐宁认为,师资力量非对口的多,专业化的少,师资缺口大成为另一个瓶颈。“海外华校师资专业力量严重不足,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以西班牙为例,有近60%的华校老师是非师范类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教学实践经验普遍不足,流动性较大,成为制约华文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徐宁呼吁,政府要搞好内外协同,提升华文师资综合素质。“政府要适时完善海外华文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建设,有计划地在浙江省内重点中学和一些高校建立华文教育培训基地,扩大培训面;开办网上华文教育论坛,搭建中外沟通交流平台。浙江应适度扩大外派教师规模,积极选送省内优秀教师赴海外开展助教工作,适当提高外派教师待遇,吸引年轻人才加入这一队伍。同时,加大向海外浙籍侨胞聚集地派遣志愿者,努力破解海外华文师资不足的困境。”

  除了场地和师资,资金也是一大难题。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梁细弟表示,由于文化无法像经济投资一样给人带来快速、直观的利益回报,远期利益暂未能获得应有关注,因此国内企业和海外侨团对文化传播和弘扬的投入动力不足。文化传播的自觉意识尚未觉醒和建立,中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情怀体现,前行乏力。

  对此,徐宁建议,浙江要立足市场需求,推动华文教育科学发展。“一方面,应多方鼓励国内民间机构参与,大力支持第三方力量也就是浙江省内民办机构或非政府组织参与推广华文教育。政府可通过华侨华人甚至洋人,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国外推进华文教育。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办华侨子弟国际学校,适时发展双语甚至三语的国际学校,并与主流教育接轨。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应给予更多关注,在政策支持、税收优惠上给予更多倾斜。”(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