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华人新移民应重视心理调节 回国创业需重新适应

2015年05月08日 09:36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近几个月来,美国出现多起亚裔青少年自杀事件。近日又有媒体报道,纽约一名14岁华裔少年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而面临生活、情感、工作压力的成年人,也同样容易存在心理问题。在新移民不断涌入的美国社会,心理疾病已成为隐性杀手,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虐待儿童”还是管教不当?

  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的理查德·于(Richard Yu)最近“摊上事儿”了。最近,他13岁女儿Annie的一个报警电话将他送进了监狱。虽然他暂时恢复自由,但被限制与家人接触,还将出庭受审,面对“虐待儿童”的指控。审判结果轻则与家人隔离数月,重则面临牢狱之灾。

  在监狱中的两天,于先生度日如年,怎么也想不通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当时在教育孩子,只不过比平时严厉了一些,女儿就受不了了?这比起我小时候父母的管教方式,算的了什么呀?!”

  《环球时报》记者进一步联系到于太太后,得到的却是另一个说法:“我先生一直对孩子非常严格,他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所以动不动就冲孩子发火,有时急了连我也一起骂。他咆哮起来就像疯了一样,谁都拦不住,歇斯底里,口不择言。这次事发时我刚好没在家,女儿跟我说她当时很害怕,也不想再忍了,才选择了报警。”

  女儿Annie来美国时只有1岁,作为一名接受美国传统教育的孩子,她无法理解父亲简单粗暴式的管教。在父亲长期“威慑”之下,Annie变得胆小、焦虑,甚至产生极端消极情绪。“有一次先生发完火,女儿哭得非常伤心。她感觉很沮丧,说活着没有希望,而且她也不想再与父亲一起生活……”

  于太太听到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心都碎了。她怀疑先生有心理疾病,曾试图带他去看医生,却被拒绝了。面对现实,于太太无奈地选择了隐忍,“事情闹到这个地步,绝非偶然……”说到这儿,她红了眼圈。

  必要时请专业人士心理辅导

  每年4月是美国“防止儿童虐待月”。根据美国卫生和公众服务部(HHS)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美有67.9万儿童遭受不同类型和程度的虐待。而在联邦法律“虐待儿童”的定义中,恐吓、威胁、辱骂对孩子造成的情感伤害也被列入其中。看来,于先生的案子不容乐观。

  新移民家庭需要花很长时间来适应、消化、处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而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爆发,这常被当事人或外界作为不同文化的冲突来解读。2000年,美国律师协会(ABA)的一份电话调查显示,加州262名华人受访者中18.1%的人表示,曾遭受来自配偶或亲密伴侣的暴力对待;另有8%的受访者表示,遭受严重家暴。但大部分人选择了缄默,原因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让他们羞于开口。

  “春天是心理疾病多发的季节,此时要特别注意自己与家人的心理健康。另外,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粗暴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用意,只会造成不良后果。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会感受到挫败、羞耻和无助。无处排解的负面情绪会加大他们的焦虑程度,引起学习和社交障碍。”心理咨询师杜晗绮表示,“如果父母因此入狱,孩子还会产生内疚、愤怒、困惑等复杂的负面情绪,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这种伤害会跟随其一生。”

  杜晗绮建议家长一定要三思而行,必要时请专业人士对夫妻和孩子进行心理辅导,了解彼此的感受、认知,大人和孩子一起来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回国发展也要心理健康

  生活在德州的宋珊最近很困惑。她和丈夫戴维·刘(David Liu)3年前回国休假期间,参加了一次大学同学聚会,看似平常的聚会却让刘先生心起波澜。“他感慨国内变化大,机会又多,他的同学们发展得都很好。他觉得自己有资历也还年轻,再不回国发展就晚了”,宋珊说。

  原本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乱。刘先生回到德州后辞掉原来的IT工作,不断给跨国大企业投简历的同时,也在寻找回国创业的机会。“前年一个大学同学提议合伙创业,他义无反顾地回中国了,可是到现在一点起色都没有。”更让宋珊担心的是两人聚少离多,而且刘先生的情绪时好时坏,“他大学毕业就来美国读研了,我们在国内都没有工作经验,也没什么人脉,我现在很担心他期望值过高。不知道他生意上遇到了什么麻烦,最近连电话都不怎么接了,家里什么都指望不上他。我很自责,当初支持先生回国创业是否正确……”

  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归国投资创业人数屡创新高,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导致的心理危机,同样不容忽视。杜晗绮表示,回国发展的华人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的确有很多不适应。譬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秩序感和规则感。“在我接触的案例中,一般回国第一年的不适感会很强烈,很多人会习惯性地拿国外同国内比较,这种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但也有适应起来较困难而产生抑郁的案例,这与当事人本身的性格特质有关。”

  回国发展与出国定居都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杜晗绮建议,做决定前不仅要考虑外部环境,也要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新的环境里多结交朋友,愉快的社交能帮助人们克服不适。如果感觉到无法排解的沮丧,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医生非常必要。同时她表示,“两地分居很有挑战。如果你觉得自己或对方是安全感低的人,不要挑战你们的关系,尽可能缩短两地分居的时间。”(筱茱)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