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籍华人艺术家陈箴个展回归上海

2015年05月30日 16: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5月30日电(记者 邹瑞玥)法籍华人艺术家陈箴(1955-2000)的个展“不用去纽约巴黎,生活同样国际化”30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是继2006年上海美术馆举办“陈箴艺术展”之后,时隔9年,这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家作品再次以个展的形式在上海呈现。

  陈箴是中国最早的装置艺术家之一,先后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和上海戏剧学院。1986年赴法国留学,曾先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巴黎造型艺术高级研究院学习并任教。1989年起,他的作品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重要的主题艺术展中,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坛上的地位作出了独到的贡献,被公认为过去20年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这不是一个大而全的回顾展,而是展出那些符合上海背景的,同时考量了外滩美术馆的结构因素的作品。我们想要借此展览,向陈箴和他作品致敬。”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表示。

  陈箴的创作灵感主要来自他的个人生平,上海是陈箴的作品中不断表现的主题。“不用去纽约巴黎,生活同样国际化”来自陈箴《社会调查——上海》系列中的一句话,暗合了上海“东方巴黎”的称号。策展人侯瀚如介绍,这本来是一句广告语,1997年,陈箴在上海地铁的广告上看到了这句话,并把这句话拍了下来作为其系列摄影作品的标题。这组照片反映了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巨变。

  装置作品《日咒》中,数十只上海旧马桶以编钟的形态排列起来,交替发出“水清洗马桶”和广播中的“混合人声”。陈箴抓住马桶“需要清洗的特质”,把它们和工业社会中“能发声”的电视机、收音机等并置在一起,用水的自然的力量来“净化”消费社会的“污浊”思想。据介绍,这些马桶是他在上海老弄堂拆迁之际搜罗了运到法国的。《兑换处》作品则直接由80年代上海的老式公共厕所构成,并以此隐喻“换钱”的金融系统。《早产》由充气的黑色自行车内胎构成的巨龙盘踞在美术馆上方,这是来自陈箴对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反思。

  “陈箴是一位很早开始对全球化抱有思考的艺术家,对社会问题有敏锐的把握。”侯瀚如介绍,陈箴很早就使用互联网,他的社会调查系列很多都利用互联网完成。他出身于医学世家,早年就有病痛的困扰,此次展出的《禅园》和《水晶体内景观》等作品,也都可以看出他对中医的认识和思考。“当代艺术越来越变成一种有钱人的玩具的时候,陈箴的工作让人们反思为什么要做当代艺术。当艺术变得越来越变得像消费品的时代,陈箴的作品提醒人们艺术创作的过程性应当被重视。”侯瀚如表示。

  据悉,本次展览还复原了陈箴生前未完成之作《无题》。作品最早来源于陈箴1997年的一张手稿,他离世后,这件作品便搁置了。复原的两艘船各承载着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和张力,碰撞出某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本次展览不仅是外滩美术馆开馆5周年的纪念大展,也是“中法文化之春”的展出项目之一,展览持续至10月7日。(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