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餐繁荣计划:以“食”力提升“软实力”

2016年01月20日 09:2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中餐繁荣计划:以“食”力提升“软实力”
图为外国人品尝中餐 资料图片

  1月16日,“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在江苏南京揭牌。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推动中华饮食文化走出去,带动海外中餐业的繁荣发展,是一项助力海外侨胞餐饮事业发展,振兴海外中餐业的创新之举。

  振兴中餐的新路子

  作为“海外惠侨工程”八大计划之一,2014年,国侨办推出“中餐繁荣计划”,旨在提升海外中餐业水平,弘扬中华饮食文化,重点在健全海外中餐业组织和网络,通过学历教育、技术培训、在线授课等,支持海外侨胞中餐事业发展。设立中餐繁荣基地便是中餐繁荣计划的一项重要举措。

  “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是面向全球华侨华人中餐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基地,由扬州大学负责具体建设维护工作。基地根据国侨办总体要求,致力于搭建5个平台:中餐教育培训平台、中餐对外交流平台、中华美食宣传平台、中餐发展研究平台以及中华美食的产业联盟平台。基地目前已特聘10名教授,并建立了10家基地教学实践点,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中餐繁荣基地。

  基地还开设了全球性远程教育网站——中餐繁荣网上课程,推出名师大厨的教学视频和中餐研修班信息,为身在海外从事中餐的华人提供便利教学,实现中餐大师教全球网友学做中国菜。目前基地已开设过华侨华人社团负责人研习班、经典菜品制作技艺培训班、海外中餐业管理研修班、技艺提升及佳肴制作研修班。网站目前已在美国上线。

  打破中餐行业尴尬

  适时设立中餐繁荣基地,推广中餐繁荣计划也是海外中餐业寻求改革和转型的要求。《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5)》指出,90%以上的海外华侨华人从事餐饮及其相关行业,海外中餐馆数量超过40万家。然而“热闹”的海外中餐市场仍面临着很多尴尬:缺乏招牌企业;发展模式小规模、碎片化;专业人才短缺等等。

  华侨大学讲座教授、国侨办专家咨询委员庄国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近年来,粗放式经营导致中餐馆品质和口碑有所下降。很多无从业经验的华人涌入中餐业,海外中餐馆数量急剧扩张,导致中餐馆间的恶性竞争,造成选用的食材、制作过程、特色服务乃至卫生状况的品质都有所下降。”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道:“海外中餐当前急需提升在当地的生存和经营能力,解决技术人才的青黄不接问题,这些单靠自身摸索和中餐热是不够的,需要依靠国内帮助提升它的造血能力。”

  面对这些困境,“中餐繁荣计划”和“中餐繁荣基地”应运而生,边疆指出,中餐繁荣计划为海外华人中餐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为中餐抬头走出去创造了全球性的良好氛围。庄国土指出,中餐繁荣计划是突破海外中餐业发展瓶颈的一项相当有针对性的措施。各种研讨会、交流会的理论成果可以用来指导中餐业的转型,系统化的烹饪教学基地提供了最专业化的技能指导,为中华美食走出去创造更好的条件。

  40万中餐馆的福音

  民以食为天,政策扶植海外中餐业发展,也让海外40万家中餐馆得到实际的益处。海外从事中餐业的华人不仅可以从网上课堂得到大师亲授厨艺的机会,而且在跟全球同行的“抱团”探索中为中餐经营谋得更好的发展出路。

  “中餐繁荣计划”不仅惠及海外,对国内相关行业来说也是一次重大机遇。在大力推动中餐繁荣计划在海外落地的同时,积极带动厨具、餐具、食材等与之关联的产业“走出去”。同时,通过海外侨胞,找准国外和各省份经济产业发展的互补点,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以“中餐繁荣计划”为契机,海外中餐业将迎来一次发展之春,中国烹饪协会将在2016年举办中餐国际化发展论坛等一系列国际性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与国外中餐企业和组织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输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让中餐实现在海外的真正“落地”。

  边疆提出,中餐繁荣计划下一步应该是务实推进,创造政策和途径便利,让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真正走出去,在与美食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国际活动中打造中餐的品牌,提升中餐的层次。改变中餐在海外“落后”的固有印象。

  2015年7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曾提出“以食为本,固本强基,提升中餐在全球的整体形象;以食为缘,携手兴业,促进内外中餐业联动发展;以食为媒,服务社区,做海外和谐侨社建设的骨干;以食为桥,沟通中外,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大使”,这也是以“食”力提升“软实力”的最好诠释。(孙少锋 李亚楠)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