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明节,海外华人忙“寻根”(图)

2016年04月02日 09: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清明节,海外华人忙“寻根”(图)
    3月27日,美国旧金山湾区侨界在旧金山市市政广场举办“首届海外炎黄子孙拜祖大典”。(刘艺霖摄 新华社发)

  最近,美国旧金山湾区侨界举办了“首届海外炎黄子孙拜祖大典”,以表达海外华侨华人对先祖的敬仰之情,增强海外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感。清明节期间,海外华人不仅会为亲人扫墓,也会缅怀早期华人移民、祭拜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清明节,成为海外华人“寻根”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每逢清明更思乡

  清明将近,工作生活在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也开始为扫墓祭祖而忙碌。

  “每逢清明更思乡。过去,我都是到国内的网上去上香祭祖。”今年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李斧博士利用休假时间回到国内,进行一次祭祖之旅。“昨天我陪老父亲在成都扫墓祭祖,清明节会随国侨办去黄陵祭祖,4月9日还会随中国侨联去黄帝家乡河南新郑祭祖。”

  由于在海外多数国家清明节不是假期,所以大多数人还是留在当地。不过,海外华人的祭祖活动开始越来越多样化。

  清明扫墓,是许多海外华人不变的传统。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曾经报道,清明节那两天,华人墓地比较集中的公墓都会迎来大批中国扫墓者。他们的车绵延数英里。在许多墓碑前,人们摆起水果、蔬菜、一次性塑料碟上的大餐。

  今年也不例外。在波士顿,纽英仑华人历史协会和纽英仑中华公所3月21日宣布已经获得来自波士顿市政府的许可,从3月26日至4月10日,在望合公墓华人墓地提供摆放祭品的桌子。

  除了祭拜自己的亲人,祭拜共同的祖先也开始成为海外华人清明节的选择。3月底,美国旧金山湾区侨界举办了“首届海外炎黄子孙拜祖大典”。大典由“锣鼓喧天、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各方阵经主拜台绕广场巡游”九项流程组成。在美国旧金山市市政广场上举办的祭祖大典成为当地侨界的一件盛事。

  慎终追远同寻根

  “清明节是个慎终追远的日子。海外华人到了异国他乡也不忘自己的根。”参加了旧金山祭祖大典的中国侨联顾问李兢芬说。

  近些年,国内也为海外华人的寻根需求提供了极好平台,比如在陕西黄帝陵举办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在河南新郑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据统计,全球华人有规模的“重返黄帝陵”寻根祭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十几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已逾百万人次。

  如今,每年都有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参与这两个典礼。

  旅居加拿大多年的庞燕去年参加了这两个典礼,今年又受邀前往黄帝故里。“参加这种大型的祭祖活动,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我们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心中总有一种深深的寻根情结。参加祭祖活动,是一次抒发自己对祖籍国眷恋之情的非常好的机会。”庞燕说,“扫墓是祭奠逝去的先人,抒发自己怀念亲人的感受。参加这种大型的对民族祖先的祭拜,心中升腾的是一股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是与祖籍国人民血肉相连的激情。”

  文化传承好节点

  其实,清明节的扫墓与祭祖是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过程,也是认知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过程。海外华人也在充分发挥这一过程的文化传承作用。

  “今年我们的祭祖大典中有个百家姓方阵。”李兢芬说,“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机会,让在海外的孩子能够借由百家姓了解自己先辈的故事,借由姓氏来寻根。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不可否认,海外华人中的年轻一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不过,正如李斧所说:“旧金山祭祖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虽然年轻人现在不一定感兴趣,但将来可能会感兴趣。如果现在就没有这样的活动,那这种传统可能就断了。”

  庞燕也认为,扫墓祭祖活动本身就是对后代的一种教育,让他们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儿。“年轻一代尤其是二代三代华人,由于出生或生长在海外,与祖籍国的联系比较少,对中华文化的感知比较浅。所以,每年的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祭祖的时间,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的一个很好的时间节点。我有机会就会带两个儿子回国拜祭家里的先人,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人的祭祖习俗和领悟先人的精神。”她说。

  对海外华人而言,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比缅怀逝去的亲人更多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在海外代代传承。(张红)

【编辑:王诗尧】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