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斯坦福教授用短剧表演为华人家庭的沟通难题献计

2019年08月28日 16: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2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近日,美国东湾阿拉莫(Alamo)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非营利机构跨文化基金会(Culture to Culture Foundation),斯坦福大学家长和孩子及其他健康互动沟通组织(CHIPAO),圣拉蒙谷学区家长会(SRV Council of PTAs)举行记者会,并用戏剧表演等方式提醒民众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斯坦福教授、精神科医师胡若娜(Rona Hu)用现场表演的方式再现了华人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沟通的两个事例。两个事例分别表演两次,第二次的表演中父母换成与之前不同的表达方式。胡若娜希望以此探讨移民父母和在美国出生或长大的青少年之间的沟通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第一个事例中,女儿是在美国出生的华裔。母亲看到孩子和朋友交流,希望加入交流,就也聊了几句。因为母亲的英文有口音,女儿觉得丢脸,就嘲笑道“在美国住这么久,英文还这么烂!”母亲感到受伤,反击说:“我英文烂,但也比你中文好。”于是双方聊天不欢而散。

  而在第二次表演中,母亲则积极回答说:“口音并不羞耻,如果感到羞耻,就不用做任何事,也不用飞到另外一个国家工作。英文是我的第二语言,会多种语言,能做的事更多。”

  另一个事例是,母亲打扫卫生时,看到女儿的垃圾桶中有带血纸巾,担心孩子自杀,于是赶紧捡起来,气冲冲地去对质“出什么问题?”女儿认为母亲到自己的房间翻捡东西,属于侵犯隐私。母亲振振有词:“我买的房子,有权这么做。你在做蠢事。”女儿则回应:“我的事没必要告诉你,我恨你这么做。”

  在第二次表演中,女儿表示不想谈,但母亲循序渐进的问:“你情绪低落,朋友来找你的次数没以往多。我清理垃圾桶时看到血纸巾,不好意思,不能假装没看到,我很害怕有什么事情发生。”随后女儿敞开心扉,谈及自己抑郁的原因。

  胡若娜建议,父母如果发现子女情况不对,要注意沟通方式,核心是倾听、理解、支持。

  她说,“很多父母喜欢质问、下结论,‘What's wrong with you?’有攻击性,孩子情绪反抗,不愿谈,父母不知问题所在,很难帮忙。家长切忌居高临下,而应平等、尊重去关怀。”

  跨文化基金会负责人徐嘉佳,丹维尔市长斯托勒(Robert Storer),市议员安那瑞克(Newell Arnerich),圣拉蒙联合校区学委王敏儿(Susanna Ordway),圣拉蒙谷学区家长会副主席瓦尔玛(Rumi Varma)出席本次活动。(刘先进)

【编辑:曾小威】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