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0名海归领取首批蓝卡 扫除归国后身份尴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南京10名海归领取首批蓝卡 扫除归国后身份尴尬
2009年07月27日 10: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南京市10名海归领取了首批蓝卡。作为海归的工作居住证明,蓝卡能使他们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益。(潘霖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近日,10位海外人才和两位海归家属成为南京市首批海外人才居住证的主人。这张与身份证差不多大小的深蓝色卡片,被称为蓝卡。手持蓝卡的南京市海归可在资金申报、创办企业、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子女就读、居留和出入境、驾驶执照、购房等9个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扫除海归身份障碍

  在回国创业的海外学子中,一部分人已加入外国国籍或取得绿卡,这使他们在回国后遭遇身份认同的尴尬。

  “关于身份认证问题,在回国前也考虑到了。但那时觉得这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更多考虑的是工作和未来发展。在这里生活后才发现身份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南京大学公共健康医学中心主任吴稚伟在采访中感慨。

  吴稚伟夫妇和女儿都已加入美国国籍。由于国内的户口和身份证已被注销,他们与大多数海归一样主要以护照作为有效证件。

  “小孩上学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买房没有户口本,贷款也有问题,到现在我也还不是很清楚一个海外的人在这里贷款有什么具体要求。”2005年回国后,吴稚伟想让女儿到当地学校插班就读。但没有本地户口,普通学校都不愿意接收。几经周折,吴稚伟只好把女儿送到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就读。

  作为第一批领到蓝卡的海外人才,吴稚伟显得很高兴。按照规定,他现在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缓解购房的经济压力。此外,孩子的入学和医疗保险问题也可得到解决。

  蓝卡:政策的统一载体

  为吸引海外人才,包括南京市在内的许多城市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海归相关政策的执行涉及多个行政部门,海归没有当地身份证,办理手续的环节相对复杂。

  “蓝卡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南京市人事局的姚群说,“南京市各部门对海外人才的相关政策能够通过这张卡汇总起来,并通过这个载体得到反映和实施。”

  蓝卡的软件终端设在市人事局,劳动、教育、公安等部门都有接口。每张蓝卡容纳了海外人才的所有信息,海外人才现在到各部门办理手续,不需要带上各种证明材料,凭蓝卡就可以办理。

  领到蓝卡的王炜不仅是首批蓝卡的持有者,还是此次蓝卡软件的开发者。他认为,设立蓝卡体现了政府很好的服务意识,也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方式。

  对回国创业的王炜来说,蓝卡的另一大好处是使各种手续的办理公开化和程序化。2002年王炜创办公司时,对各部门的规定不了解,让他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有了蓝卡和实施细则,现在就很清楚什么能办,什么不能办,到哪里办,该怎么办。”王炜说。

  居住证明也是人才证明

  早在1999年,北京市就出台了《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暂行办法》,海外人才可依据规定办理工作居住证。作为吸引人才的举措之一,上海和深圳也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推行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

  如今,在工作或创业方面,拥有蓝卡的南京市海外人才可申报市科技局的“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市重大成果转化资金”和专利申请费用补贴,以及市发改委的贷款担保补贴和一年期的贷款贴息以及市人事局的“留学人员科研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初创型企业可连续3年申请上限为10万元的“留学人员来宁创新创业资金专项补贴”。

  在南京,每年柔性流动的海外人才有近2000名。南京市人事局的工作人员说,从上海、北京的经验来看,实行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对促进海外人才柔性流动、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和工作有积极的作用。(韦韡)

编辑:张冬冬】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