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夫妇的桑榆晚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美国夫妇的桑榆晚景
2009年07月29日 13:40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人常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只是,桑榆之晚铺陈出满天红霞,绝非易事,其中有生活理念、人生趣味、心态修养等等因素作用。见多了养老院里目光呆滞、神情木讷、垂垂待死;公园里塌腰缩背、神态萎缩、目光空洞;屋子里絮絮叨叨,满腹怨言,无所事事的老人,我真的害怕某一天,也会有这样的“桑榆晚”。

  今年四月去华盛顿探访老友夫妇,却让我亲眼看到“为霞尚满天”的退休生活。

  Rainville夫妇年届七旬。太太Jane以前是高中教师,退休后还兼职义务做数学老师及博物馆导游。先生Roger拥有自己的咨询公司。同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两夫妇,兴趣广泛,交游广阔,喜旅游,爱收藏,艺术、考古爱好多多,好像凡是我提起的事情,他们都有浓厚的兴趣。

  Rainville的家,恍如博物馆,琳琅满目的艺术品充满一室,无一件购得随意,无一处不显精致。早闻Jane酷爱艺术,尤是印第安人和亚洲艺术,但不知道到她在这上面花了多少心思,投入了多少财力物力。及至花足三个小时还未看完所有藏品后,才明白她的收藏有多丰富。

  次日,Jane带我们去她当义务导游的博物馆——Freer Gallery of Art,享受了高水平的导游待遇。仅仅一只波斯铜盆,Jane就讲了近半小时。在独特的PeacokeRoom里,她对这房间的历史、墙上的绘画、房间的装饰的精彩讲解吸引了每一个进来的人,驻足聆听。在中国馆,她居然给我讲解汉字的六种字体,让我汗颜。一个退休教师,对非本民族艺术品的了解达到如此精深的程度,需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啊!难怪每次她给我的信中都说她很忙。她也会抱怨,但抱怨的是时间不够用,而不是生活无聊,闲得难受。

  三天的时间,我们天天如上艺术课。Jane的艺术课未完,Roger 就把我们“劫持”到三楼,急不可待地展示他的宝贝。Roger巨大的办公室占据了整个三楼,沿墙立满排排书架,摆满了文件书籍。书架顶端摆的可乐罐,都是Roger在世界各地旅游时搜集的。老人带着几分骄傲,几分得意,几分神秘,把宝贝一样样展示:各国的邮票、钱币、地图、门票、老照片、明信片——末了,一本本精美的集邮册,粘着一封封信,啊,多么熟悉的笔迹!

  是我写给他们的信,居然一封封保存得那样完美,白白的信封在黑色的衬纸上诉说着岁月磨不掉的友情。从1986年的第一封信开始,他慢慢地翻,似乎每一页都印着友情的脚步。翻完了北京那一册,他打开另一册兴奋地说,“Now,theseletters were from Singapore”。信都是我从新加坡发的,写满了生活,充满了友情,令彼此回味。翻至加拿大辑末页,他停住了,用略带伤感的口吻说:“Thislady disappeared since then”。我好难为情,自从用惯了Email,便停止了写信。哪曾想到,Email无法取代那封封殷勤探看的白鹤,信封的式样、字迹、邮票、那带着年轮的邮戳,会勾起多少温馨柔曼的念旧情怀?更别说那细柔的信纸,密密的墨花所勾画的点点心迹。感谢Roger,让我懂得怎样去珍惜友情。我回多伦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寄一封信,贴精心挑选的邮票,把友情的脚步延伸到生命的彼岸。

  离别的前一晚,主人把我们带进车库,我不知道那里会有什么宝贝,但从Roger的神情看得出“芝麻开门”有名堂。我猜想,也许是旧工具,也许是旧车牌。嘻嘻,这我猜对了,有旧车牌。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大堆中国月饼盒。我不禁好奇:“你从哪里搞到这许多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的月饼盒?”“我是从翻垃圾桶翻来的。”这太让我吃惊了。很难想象一向骄傲的Roger会在中秋节后的某一个早晨,猫着腰,偷偷的去翻人家的垃圾桶。这哪里是一个七旬老人的行为,分明是一个小顽童的心血来潮。我心里说,Roger,永远不会老,因为你有一颗年轻的心。

  要告别了,Jane陪着我们踏出家门,Roger没有跟送。可就在我们走出十来米时,突然从身后传来声音,回头一看,老人在家门口挥舞着一杆大旗与我们道别。这个告别场面太有趣了,我不禁跑回去问他,挥的是什么旗,Roger不无得意地说:“祖上家乡法国诺曼底的旗帜。”我急忙取出相机,把飘扬着旗帜的Rainville家摄入镜头,也把记忆留作永恒。

  回顾两老的生活,退休居闲仍是那么多彩。这让我联想生命的广度和厚度。生命总有留痕,有人把脚印只留在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人却把脚印刻在世界的五洲四洋,这关涉到广度;每人都有一双眼睛,有人只关注身边琐事,有人却综观古今中外,上下千年,这关涉到厚度;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有人欣赏大自然美妙无穷的万千变化,有人却抱怨冬太冷,夏太热;其实世界不缺乏美丽,缺乏的是发现美丽的眼睛;生活并不单调,单调的是人的内心。只要人的内心足够丰富,那么,在可乐罐、月饼盒上也会找到生活的趣味。 (摘自美国《星岛日报》/黑眼睛 苏珊 )

编辑:陆春艳】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