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瓶颈:资金、人力、内容需改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瓶颈:资金、人力、内容需改善
2009年07月26日 13: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7月26日电 据意大利《欧联时报》报道,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这次来意大利欧联时报社短期见习,有机会亲身参与海外华文报纸的编采工作,有机会系统翻阅意大利各家华文报纸,的确收获不小。

  海外华文报纸在海外出版,给海外华人和侨民阅读,这是一件好事。事实证明,这些报纸是有读者的。举例来说,上月末,某报因刊登一篇文风泼辣的“告读者书”,而一时洛阳纸贵,市面上的报纸卖得精光;又比如我所在的这家报纸,因为突然的网络故障,被迫在本月初停刊两次,办公室里的电话几乎被读者打爆,这虽然不是件光彩的事情,但是也从反面说明,海外华文报纸是受到读者的关心和爱护的。

  为什么读者会关心这些报纸的情况?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新闻的“接近性”。许多侨民由于初来乍到或者难过语言关,又不经常上网,华文报纸成了他们了解意大利新闻、中国新闻以及老家新闻的主要途径。同时,许多生活中的信息也需要通过这些报纸来获得,这点不用多说,只需要举一个例子就清楚了,在欧联时报,广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对于报社收入重要,而且对于这些广告的潜在读者也很重要,因为许多人就是通过这些广告,找到了工作,获得了商机或者得到了更实惠的消费信息。

  海外读者关注华文报纸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报纸能够传递代表华人和侨民利益的理性声音。前一阵子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视察普拉托华人社区之后,一度有“增兵治理社会环境”的言论问世,意大利各家华文报纸都马上做出了反应,不少评论都指出,面对可能更加严格的检查和治理行为,华人更要有底气,而这种底气,就在于华人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当地的法律。这些声音一方面很理性,一方面又确实在华人社会和当地社会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消除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

  不过,尽管海外华文报纸在读者中有相当的人气和影响力,但生存状况却似乎又并不乐观。总的来看,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有三:

  其一,资金来源庞杂,财务状况堪忧。华人的报纸华人办,办了报纸华人看。但是办报纸毕竟不像做一般的生意,这是个“花钱赚吆喝”的事儿,在异国他乡办中文报纸,发行个几千份就是很了不起的成绩,指望靠办报纸赚钱,几乎是天方夜谭。所以不少华文报纸都是好些人一人凑点份子搞起来的,再加上读者订报买报的费用和广告收入,能自费盈亏就很理想了,想做大做强,恐怕还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二,人手不够,真正会做新闻的报人更少。欧联时报的主笔博源有一次跟我聊天,说他这两年来每天都要写一篇到两篇评论,几乎从未间断,他的勤奋和才华有目共睹,在侨界的知名度也很高,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在意大利又有几个呢?由于资金不足,各家报纸都请不起太多的记者编辑,聘请来的人员常常是一个人要干三四个人的活儿,强度太大,自然又要影响到报纸的内容上。

  其三,各家报纸内容太多雷同。人手少,难免就要到处去摘去抄。意大利的新闻,多是依赖从本地报纸上进行摘编翻译;而中国和国际热点问题,则在各大网站和论坛上去找一些比较吸引人的文章上版,一来二去,同一时间的不同报纸上,常常可以看到相同的新闻,这也不得不说是件挺无奈的事情。

  意大利不大,华文报纸却有五家,不同领区、不同地域之间都有自己的报纸,各家报纸之间有合作更有竞争,有竞争并不是件坏事,但是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发展瓶颈,就只能在一种较低的水平上展开角逐,从一个新闻从业者的理想来说,这可真是个天大的遗憾。(杨凯)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