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生活的新疆人:工作求学关注家乡动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在新加坡生活的新疆人:工作求学关注家乡动态
2009年07月23日 13: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 ↓小
    家乡在新疆乌鲁木齐的黄凤英,为了两名女儿的教育,在2004年移居新加坡。(摄影/曾坤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乌鲁木齐7月初发生的暴力事件,让新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地方。大多新加坡人是通过典籍、影视及亲身旅游,与新疆有所接触,很少人注意到在该地一些角落,也出现少数从遥远的新疆来这里工作、求学、定居的人。他们在新加坡过着怎样的生活,又如何关注家乡发生的事情?

  她每天联络亲友 打听乌鲁木齐情况

  在新加坡的新疆人总数不多,据说在几十人左右。已经是新加坡永久居民的黄凤英(55岁,餐馆老板),家乡就在新疆乌鲁木齐。她在机缘巧合下来新加坡旅游,发现本地的生活环境不错,并且中英语通用,对自己的女儿来说,是很好的学习环境。

  把两名女儿送来本地求学后,她和丈夫经过一番考虑,决定在2004年通过投资移民的方式,将原来在中国经营的餐馆生意,转移到新加坡来。

  不习惯新加坡的热天气

  虽然来了好几年,黄凤英还是不习惯新加坡的热天气,她说:“因为这里和新疆气候不同,那里有四季,也比较凉爽。对来自较冷地方的我,会觉得这里特别热,好像现在外面那么热,你(记者)都没有出汗,可我已经满头大汗了。”

  两个女儿刚到这里的时候才十五六岁,虽然她们曾读外语学校,但英文的掌握能力还很弱,是经过一段时间才慢慢进步的。黄凤英说:“当时她们俩也没有说特别想念家乡,可能是因为她们来这儿以后,我们也紧跟着移民来,所以她们并不觉得孤单。”

  现在长女已经嫁作人妇,并和丈夫在英国一起创业,从事批发中国生产的学习及办公用品。幼女则还在澳洲深造,修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女儿都长大了,黄凤英就专心在新加坡照顾餐馆生意,发展到今天,共拥有三家餐馆,位于实龙岗路上段德财台(Teck Chye Terrace)的最新分店“川味轩”,刚在上个月开张。

  回新疆探亲遇上暴力事件

  为事业打拼的她,还是很惦记家乡的父母,双亲还健在的时候常回家探访,但现在就很少回去了。由于母亲在去年过世,丈夫就新中两地来回跑,除了要照顾家务事,还要打理新疆的生意。

  今年难得抽空回新疆探亲的黄凤英,不巧就遇上了乌鲁木齐暴力事件。她在6月26日到达新疆,可惜只能在那里呆上短短几天,就匆匆忙忙在7月8日赶回新加坡。

  她说:“我离开的时候,那里已经恢复平静了。现在,我每天都在关心这件事,每天联络亲友打听那里的情况,所得的信息比报纸、网络更直接、迅速。”

  尽管非常关心,黄凤英一点也不担心家乡的情况会恶化,毕竟那里是她成长的地方。她说:“我餐馆的一些中国食客也表示关注,会看报纸了解情况,有些熟客甚至会问我‘最近是不是刚好回家’,然后就顺便聊起一点那里发生的事。”

  来新加坡的新疆人以汉族为主

  据黄凤英了解,目前在新加坡发展的新疆人只有20至30人,大多是前来求学或工作。她指出:“其实,新疆人是愿意往外发展的,但就是没有人指引他们。相比之下,中国内地的人接触外面的机会多,会互相联系和帮助。新疆人就因此显得保守一点,只要够吃够用就好,怕外面比较不稳定,担心遇到困难后会很难应付。”

  她也补充:“来这里发展和求学的新疆人,也以汉族为主,维吾尔族几乎没有。因为他们在新加坡很难找到适合他们的口味,而且又符合回教食品认证标准(Halal)的食物。

  “虽然我是新疆人,但卖的食物都不是Halal的。本地的马来餐虽是Halal的,可毕竟跟新疆的不一样,所以吃不习惯。以前就有一个在国大上学的新疆南疆维族的男孩子,但他只待了一年多,毕业后就回国了。”

  说到食物,黄凤英开始滔滔不绝向记者介绍新疆的食物,她说:“新疆的食物味道以酸辣为主,肉类则以牛羊为主,口味与肉类的选择是偏向Halal的。虽然我不是回教徒,但我也从没有吃过猪肉,因为我们从小在那地方长大,一起玩的有回族、维族等等,耳濡目染下,我们的口味也都变得相近。”

  她也说,做餐饮业的,什么都敢尝试,自己爱吃的就有海南鸡饭、咖喱鱼头和奶油螃蟹。因为新疆是中国离海最远的地方,在那里很少有机会吃到活海鲜,一般都是冰冻的,所以非常喜欢新加坡的海鲜佳肴。

  他找不到谈得来的同乡

  刚在十个月前到新加坡工作的李浩(25岁,广告设计)来自新疆库尔勒,目前持工作准证。他曾在广东中山住过一段日子,所以还蛮适应新加坡的环境,对他而言,广东的气候、饮食习惯等等,都和本地相似。

  李浩是经在新加坡工作的大学同学介绍,说本地的就业待遇不错,就放弃在广东的机械设计工作,毅然来新发展。由于来新之前没有查清楚自己可以申请怎样的准证,结果他仅申请了工作准证。

  他一脸无奈地说:“说实话,我的条件符合更高一级的准证,但那时不清楚这里的手续,所以只能将就一点,希望过不久就可以改拿S准证(S pass)。”

  大多时候呆在家里上网

  李浩很感激现任老板和同事对他的照顾,同事也都很耐心地教导他,让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胜任工作。不过生性腼腆的他,在本地并没有结交到朋友。除了同事偶尔会邀请他一起出门逛街,大多时候就只是呆在家里上网,很少接触外人。反倒是在家乡,放工后的他,还会和朋友三五成群去喝一杯。

  他说:“我现在还没有打算会长期住下来,因为孤孤单单的,真的很无聊。想在这里和同乡聚一聚,但就是没有办法认识到谈得来的。”

  李浩也很担心新疆那里的局势,从事发到现在,都还联络不到家人。他说:“好在还联系到姑姑,她大略告诉我那里的情况,心头大石才可以稍微放下。”

  在新疆听不懂少数民族讲的话

  李浩说:“接触的少数民族只有蒙古和回族,其他的都不是很熟悉。”

  他说:“在新疆,有时在公车上,就我一个汉族,剩下的都是蒙古族、维吾尔、哈萨克族等等。他们讲的话我都听不懂。”

  希望有人带头组织新疆人同乡会

  因为自己本身的经历,黄凤英也介绍一些孩子前来本地上学,尤其是那些想留学但父母又不能陪着孩子的学生。她说:“外国的留学费用不少,身为父母的还要做生意或继续上班,陪孩子出国读书,实在是很困难。

  “所以,我就介绍他们来新加坡。一来这里的治安比较好,二来这里是个双语环境,可以让孩子打好英文基础,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就这样,黄凤英的一些朋友,都选择送孩子来这里读书。

  有些家长则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友好交流中心,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外国求学。学生出发之前,都必须接受行前指导,了解新加坡的环境。在本地的中介,会安排能独立的学生自己找搭房一起住,不能独立的,就暂时先住在中介那里。

  不过,相比中国其他省份,从新疆前来新加坡发展的人,可说是少之又少。彼此认识,并在本地求学或工作的新疆人,屈指可数。

  黄凤英就感慨,虽然在网络上有一些在新加坡的新疆人,建议要成立一个同乡会,但就是没有人带头去组织。她认为自己可以尽一点绵力,借出餐馆的空间,让同乡们办一个聚会。

  问及为何不主动自己发起,她说:“我的年龄大了,做起事来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所以应该由年轻人去组织,我在一旁给予协助就行了。”

  李浩也有同感,他很想在本地认识同乡,但一直都遇不到。他说:“虽然曾在网络上认识一些,但大多是前来求学的,年纪和经历让彼此很难有共同的话题持续交流。”(苏文琪)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