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45名中学汉语学习者英国伦敦体验“中华之旅”

2011年11月24日 17: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45名中学汉语学习者英国伦敦体验“中华之旅”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11月24日电 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2011年11月20日,45名来自英国南部霍夫园中学(Hove Park School)9年级和11年级的汉语学习者在伦敦展开了名为“中华之旅”的体验活动。

  在学校中文教师Lily Nelson、特邀教师Gaelle Cook,以及两名孔子学院的汉办教师陈烁宇、任磊的带领下,45名学生于上午9时登上了前往伦敦市中心的大巴。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愉快旅程,师生们抵达伦敦中国城,一个个兴奋不已,“中华之旅”也就此正式开始。中国城的街道上,中文招牌、广告满目,同学们漫步其中,体验着这里的中国式生活。这时,一群孩子突然发现了一个中文报点,很多人是生平第一次见到中文报纸,激动地招呼同学过去“一开眼界”,更有几位同学决定带回几张,留作纪念。

  “中华之旅”少不了正宗的中餐。学生们步入一家点心店,除了享受中华美食,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用课堂上所学的汉语知识,在真实的环境中与餐馆的服务员交流——询问菜名、请他们添水加茶、关心他们在英国的生活情况、找洗手间……不一而足。学生们既品尝了佳肴(扬州炒饭尤其受欢迎),又锻炼了汉语口语,正可谓精神物质双丰收。

  然而,实地的汉语练习绝不仅限于此,因为餐后就是45分钟的自由时间,学生们走进中国城大大小小的商店,沉浸在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之间。从传统服装、景泰蓝手镯、舞蹈用的绸扇、麻将牌,到中国的糖果、糕点、蔬菜、调味品,同学们好奇地打量着几乎每一样物件,而中国食品散发出的香气,也让大家陶醉其中,忍不住要多呼吸几口。

  在一家糖果店门口集合离开中国城,对孩子们来说多少有点“残酷”,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后面还有同样重要的内容:参观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区。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老师们给每名学生发了一份20道关于中国展品的测试题,而大家一进博物馆,就穿梭在林林总总的中华瑰宝之间,领略一件件瓷器、青铜器、雕塑、书法作品的魅力。毕竟这次亲密接触中华文化,机会难得,大家仔细观看珍贵展品,认真阅读文字说明,一边寻找测试题的答案,一边点滴累计、更新各种有关中国的知识。

  13岁的9年级女孩米杰西(Jessica Mead)特别喜欢外语,她丝毫不加掩饰她的惊奇,告诉我们:她刚意识到,原来中国龙是有四条腿的(而不是像蛇一样)!而他的同学裴雅各(Jacob Page)则对一个青花瓷罐格外感兴趣,以至于在返程的大巴上头一再提及。

  师生们在大英博物馆外拍完“全家福”,鱼贯登上回家的大巴时,已是下午4:40,夜幕渐渐降临伦敦,而车内依然灯光明亮,大家的交叉“阅卷”开始了。另一名9年级女生艾杰西(Jessica Atter)在测试得了个“满堂彩”,20题无一错误,当之无愧地荣膺榜首,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领到最大奖。

  这次活动让霍夫园中学的汉语学习者感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锻炼了自己的汉语交际。9年级的白利比(Libby Barker)甚至在第二天问起老师,下次还会不会把这种机会再给他们年级。充满稚气的语言,问出的是对下次活动的期待,道出的是对中华文化的喜爱。

  霍夫园中学是布莱顿及霍夫市的一所语言特长学校。汉语是该校7年级学生的必修课,2010年成为英国Schools Network(SSAT)孔子学院下属的一个孔子课堂,每年都有各种中国文化活动,如中国日、中国周(学校将英国的“红鼻子日”与“中国红”相结合,该周五不少人会把自己的鼻子戴上大红球形的装饰,并为慈善组织募捐)、春节,并和当地华人社区展开各种联谊。(任磊 英国SSAT孔院Hove Park School汉办教师)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杨凯淇】
    ----- 华文教育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