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建言孔子学院发展:教老外中国式学习方法

2013年10月12日 09:39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了解中国文化就像吃夏威夷果,今天你们在上海的所见所闻不过是‘壳’,要想品尝到夏威夷果的滋味,还须借助工具‘破壳’。”昨天(10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第二期研修班开幕式上,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在与54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进行交流时这样说道。

  语言关难闯

  近年来,肩负着中外文化交流及中华文化传播的重任,世界各地纷纷兴建孔子学院。然而,目前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也同意中国文化的“破壳说”,他认为,文化差异的首要表现就是语言差异,要想了解一国文化,就得闯得过语言关。

  赵启正回忆起昔日访问西班牙的一件趣事。双方见面时,赵启正赠送对方荣誉证书,其中附有西班牙语的网站地址、西班牙语广播频率、西班牙语杂志名称等。对方首先对中方表示了感谢,但他还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其实西班牙的报纸、杂志、电影不必翻译成很多种语言。在美国,西班牙裔的数量比本国西班牙人还要多,因此,西班牙文的文化产品可以直接被输出和接受。”赵启正说,这正是中华文化输出的难题,“中国的汉语如果输出,恐怕只有新加坡人能懂,而一个新加坡还没有上海市大。”汉语在全球的传播和影响式微,还体现在一种“语言误会”上。赵启正说:“前几年,中国国家领导人曾使用过‘韬光养晦’和‘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的字眼,而西方媒体错误地翻译,甚至成为‘中国威胁论’‘中国阴谋论’的支撑。”

  尝试英语教学

  “文化与人如影随行,人走到哪里,文化就跟到哪里。”赵启正表示,中华文化的传播,人人有责。“老人讲老人的故事,年轻人讲年轻人的故事,孩子讲孩子的故事,让讲故事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赵启正表示,除了调动民间的力量传播中华文化,高校在推动文化对外传播上责无旁贷,尤其是孔子学院这样专业的语言学习机构。

  对于孔子学院如何改进?赵启正说:“孔子学院的老师教书是否认真?对学生是否和蔼?人文修养如何?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他建议:“孔子学院今后可以尝试用英语,配合中国式学习方法,说不定可以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张炯强)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