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汉语发展:从“语言年俗”到“语言舆情”

2014年01月14日 09:1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在过去的2013年“汉语热”依旧如火如荼。特别是岁末,各种“年度汉字”评选“你方唱罢我登场”,“网络新词”“十大流行语”……各种汉语盘点此起彼伏,成为一年中最后的文化大餐。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为何国内有十几家媒体都热衷于用汉字聚焦一年?“汉语盘点”勾勒出怎样的万千世态和百姓民心?为何越来越多的原创网络新词进入专家视野和官方榜单?微时代,“语言舆情”是否成为改造社会的一股重要的文化力量?

  “汉语盘点”热:一种新的“语言年俗”

  “年度汉字词”,顾名思义,浓缩一个汉字词聚焦一年的社会生活。据了解,目前国内各媒体组织的“年度汉字”评选多达十几家,其中最早且权威的是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推出的“汉语盘点”,依托大数据语料库和互联网,由广大网民提名并投票选出,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民众的关注焦点。2013年评选中,“房”字和“正能量”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和国内词,简洁有力地勾勒出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民生期盼。

  这项活动“其实是一种新媒体时代下大众参与的‘语言年俗’。”商务印书馆副总编周洪波认为,“以前,人们过年爱贴春联、猜灯谜,后来用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现在发动广大网民,用关键字和词来记录一年中国家和国际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不仅提升了汉语的表现力,也激发和聚集了社会的正能量。”

  除了年度字词的“主菜”外,“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和“十大网络新词”的发布,成为汉语盘点活动的“配菜”。“中国梦”“单独二胎”“光盘行动”“中国大妈”……一个个年度热词脱颖而出,这些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收集整理的7亿动态流通语料库,由语言专家们提取评选,成就了一部社会语言发展的编年史。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汉字盘点”活动的发起者之一李宇明说:“语言就像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能看到市井百态,能丈量世道人心。”

  原创网络新词:折射社会生态的“语言舆情”

  在“十大网络新词”中,“土豪”在2013年横空出世。长期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北京华文学院副院长郭熙教授特别钟爱这个词:“它虽‘豪’但很‘土’,集嘲笑与嫉妒、土气与华丽并重,显示出中国网民的智慧,他们不仅有着批判精神,还具备一定的鉴别力与社会责任感。”

  2013年,中国网民超6亿之多,近半数的中国人都生活在这无形的“虚拟空间”,网络对国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盘点”近8年评选公布的“年度汉字”中,“涨”字两次当选,“房”“控”“炒”“梦”等字均反映了民生关切与民之所盼。而近年来入选的“网络流行语”中,“山寨”“蜗居”“给力”“伤不起”“悲催”“坑爹”,以及今年的“土豪”“女汉子”“摊上大事儿了”等原创网络新词,无不涉及公众利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网民对社会不正常现象的形象概括与黑色幽默。

  “倒逼、逆袭、奇葩、中国梦,说到底还是对改革的呐喊,对社会固化的憎恨,对僵化言行的蔑视,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从事互联网舆情研究的武汉大学教授沈阳认为,对这类“语言舆情”,既重视挖掘,也要做好甄别。

  “当前,我们都需要过好这种‘虚拟语言生活’。”李宇明认为,而对成长起来的号称“互联网原著名”的90后而言,如何引导虚拟空间,培养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网民,是语言工作者和教育者的迫切任务。

  树立语言自信:“汉字危机”不宜被过度放大

  近年来,风行国际的“汉语热”高温不减,而2013年围绕“汉语热”的话题也总不断。一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火热荧屏,引发了国人对“汉字书写危机”的讨论;而某港台明星关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的微博,更是再度引发“汉字繁简之争”。“汉字”是否真的遭遇“危机”?

  “语言作为国家文化资源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人重视。”郭熙认为,然而汉字元素在世界范围受到关注,首先是基于中国国力增强和中华文化的崛起。“汉字热”“汉语热”的背后,应被更多解读的是中华文化,面对所谓的‘汉字危机’,我们要树立一种语言自信,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中去。

  而同时,针对“普大喜奔”“十动然拒”等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网络流行词也引起一些语言工作者的反感,被指网络环境为主导的语言生态进入一种不健康的发展循环。对此,周洪波则表示无需过度紧张:“语言生态有其自我调节换血、优胜劣汰的能力。当前,语言环境在变化革新,我们的‘语言观念’也要更新,淡定包容地看待这些网络新词、偏词、怪词,让它们在实践和使用中得到检验。”(姜潇)

【编辑:于小喆】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