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高中生访华 校长望学生掌握中文增强竞争力

2014年04月18日 10:32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参与互动(0)
美高中生访华校长望学生掌握中文增强竞争力
米歇尔在小摊位前挑选自己喜爱的商品。(中国青年网/李拓摄)
4月17日,乌诺高中来中国交流的学生在鸟巢旁合影。(中国青年网/李拓摄)

  “中国很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我都不想回家啦”,来自美国芝加哥的高中生乔安娜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的喜欢,开心地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乔安娜所在的芝加哥乌诺高中每年都会选派学生来中国进行交流访问。自4月5日以来,这个由19位学生和6位老师组成的交流团已经马不停蹄地走过了上海、苏州、温岭等地,北京是他们此行的最后一站。

  赏美景品美食 寄宿家庭温暖如归

  当乌诺高中的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在鸟巢和水立方前欢乐地合影留念时,几个身穿长城图案T恤衫的女生引起了中国青年网记者的注意。她们其中的莱斯莉告诉记者,这是大家统一在苏州买的,觉得物美价廉又很有中国特色。“昨天我们爬了真的长城,好累啊,感觉永远都走不到终点,但景色真是太美了!”

  这群第一次来中国的美国高中生,刚到北京的第一顿正餐就被安排吃正宗的北京烤鸭。活泼的斯蒂芬妮主动和记者分享了吃北京烤鸭的感受,“很有特色,吃起来很特别,烤鸭卷在饼里吃,和我家里做的鸭子吃法很不一样,我们一般是做汤。”据了解,芝加哥的中餐馆遍布大街小巷,市民经常光顾位于市中心的中国城,“所以我们都会用筷子,而且很熟练。这次我也买了筷子当纪念品回去送给老爸。”斯蒂芬妮的脸上难掩兴奋之情。

  据了解,乌诺高中在中国的姐妹学校——浙江温岭二中是学生们此行最重要的拜访地,交流团里的每个学生都被安排在了相对应的温岭二中学生家中,度过了充实的三天。当被问起在寄宿中国家庭里的生活,学生们都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感受和中美文化差异给自己带来的触动。长相憨厚的男生布里亚姆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我第一天晚上到他家的时候,他们怕我旅途太累了,一直让我休息,每个人都对我很亲切,我感觉像在自己家一样。后来,家里的祖母教我包饺子和做中国菜,我过的非常开心。还有,他们的大家庭跟我的大家庭一样,有老人也有小孩。”

  乔安娜在寄宿家庭成员的带领下参加了一次中式婚礼,她表示婚礼很有意思,和美国的婚礼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婚礼在教堂,而中国在自家的大房子里。这边的婚礼会先放视频,新娘换了三套衣服,而我们那边的新娘只穿一套。这里去参加婚礼的人穿得也很正式,而我们去参加婚礼只穿牛仔裤和T恤,很随意”。

  采访中,美国学生们一致表示,中国的学生们更加重视考试,晚上和周末也要上课。据乌诺教育集团负责人戈麦斯女士介绍:“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天上学8小时,这在我们当地已经算最长的了,其他学校更短”。

  被老师和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小学霸”的米歇尔已经被芝加哥的一所名校录取了,因为和美国第一夫人同名,她格外关心有关第一夫人的新闻,对于前段时间美国第一夫人访华的事情印象深刻。“上大学以后,如果能有到中国来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一定会来。”

  同龄人交流无国界障碍 语言是重要桥梁

  戈麦斯女士是乌诺教育集团中文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这位虽第一次来到中国却一直对中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和感情的女士,希望她的学生们通过掌握中文而在未来的社会中更有竞争力。据了解,乌诺高中创建于2008年,从创建之日起,学校就开设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四年的语言学习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的3级测试。

  “因为我们的学生中西班牙裔居多,都会英语和西班牙语,中文是他们的第三门语言,希望中文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如果能掌握中文,他们就既能在这(中国)工作,也能在美国工作,中文是他们的重要桥梁。”

  戈麦斯女士还告诉记者,她的学生们见到中国小伙伴时特别激动,“他们相互拥抱,有的还哭了,那场面像久别的家人再次重逢一样 。”她认为,同龄人特别有共同语言,一旦熟悉,沟通起来很容易,“他们聊的都是年轻人关注的内容,他们喜欢同样的电视节目、音乐和手机游戏。这也说明,无论来自世界哪个国家,青年都可以建立很好的沟通。去年,我的学生在中国伙伴的家中住了两天,今年是三天,未来我希望可以更长,五天、十天、一个月甚至一学期。”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芝加哥,芝加哥有很牢固的中国文化基础。学生随着年龄的变化越来越重视中文,很多学生到大学里继续学习中文,不少大学生获得了中文学位。”

  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于古老而神秘的中国语言和文化感兴趣,海外“中文热”也恰恰印证着中国的发展日益强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掌握专业知识和多国语言的中美两国青年,在未来会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董鑫 李拓)

【编辑:于小喆】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