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国中文日举办象形文字展 让世界领略汉字魅力

2014年04月28日 10: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联合国中文日举办象形文字展让世界领略汉字魅力
    图为在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中,联合国中文语言学习班的国际雇员正在用流利的中文演唱中国歌曲。

  4月17日,第五届联合国中文日系列活动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隆重举行;与此同时,“联合国中文日·画说汉字”中国象形文字展览也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总部所在地日内瓦万国宫隆重开幕。中文日活动以书画、演讲、歌曲表演等形式生动解析汉字的起源、构造和演变,充分展示汉字和汉语的魅力。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据传说,5000多年前,在谷雨时节,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出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为纪念仓颉,联合国于2010年起,将每年中国农历的“谷雨”节气设定为中文日。

  中文是联合国6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在联合国的日常运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文日的设立,不仅是联合国对于中文和中国文化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于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肯定。“中文热”也蔓延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具有中国元素的各种展览总是能吸引很多观众,越来越多的联合国雇员希望学习中文。而中文日则是一个让他们能够更多地了解和近距离地接触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

  点、横、竖、撇、捺……这些简单的笔画在经过井然有序、错落有致的排列组合后,跃然纸上,幻化成9万多个富有生命力的汉字。由这些汉字组成的词语、句子、诗篇、文章,承载了五千年中华文明。汉字,看似一幅画;汉语,听像一首歌。

  正值联合国中文日,香港中文大学胡慧盈的微情书《百字令》再次在网络上引起热捧。这首菱形排列的情诗以其精妙的文笔、工整的排比、婉约的词句,将作者对爱情的浓烈眷恋表达出来。也许只有汉字,才能如此灵动巧妙地传情达意。

  中国网友不仅发现了汉字的美,还发现了汉字的萌。近日,一组关于“鼎”字的甲骨文图片引起热议,图中“鼎”字的甲骨文造型像一只张开四个爪子站立的“喵星人”,被网友称为“最萌甲骨文”,还有人用“喵”代替“鼎”,创造出一言九喵、三足喵立等文字游戏。汉字的艺术性在不经意间娱乐了大众。

  汉字发展活力四射

  近年来,学术界乃至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汉字,这从央视汉字书写大赛一经推出,即引起极大反响可见一斑。“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龙文》,这首中国风歌曲将包括汉字在内的传统文化之美一一展示,也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而广为流传。

  虽然“国学热”唤起了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但社会上仍存在着回避汉字、偏好外文的倾向,一些年轻人喜欢给自己起了外文名字以代替自己的中文名字,阅读传统经典读物的人越来越少……这些现象是与当今社会全球化而本质上是西方文明全球化的趋势分不开的。对于这种趋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中华民族要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有文化的自信,不能妄自菲薄。汉字作为中华文明之根,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繁荣兴盛、绵延不绝的基础。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汉字和汉语这个中华文明的根基,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汉字未来传承梦想

  作为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办学任务的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开设了专门的汉字课程,比如汉字读写、汉字概论、中国书法等。该校汉语学院刘畅老师认为,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介绍说,很多留学生正是因为汉字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许多留学生认为,汉字是汉语中最独特、最有韵味的一部分。刘畅老师认为,汉字的传承与推广是全民性、社会性的责任,更是汉语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必须要做好。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冉启斌教授说:“汉字要真正得到传承和推广,不能只依靠它在古代文明中书写的经典、承载的辉煌,还要依靠它所承载的现代前沿科技和先进文明。当中国经济腾飞、人民富足、国力昌盛、文明领先之时,汉字的传承和推广就会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汉字不仅是表意的载体,也是民族思想的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文明积淀千年的审美意识、伦理观念和哲学思想,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图腾。文化不能脱离政治经济而独立存在,汉字若要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占领制高点,既离不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全体中国人的普遍重视。当汉字的传承与推广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责任时,汉魂才能长,汉字才能兴,这也是我们美好的愿景。(刘菲 姜力菲)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