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旗袍走秀 俄罗斯美女修成“中国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自制旗袍走秀 俄罗斯美女修成“中国通”
2009年09月28日 11:28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奥丽娅喜欢在校园里骑车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她,奥丽娅,美丽的俄罗斯姑娘,7岁便开始向往“神秘”的中国

  她,10岁时遇到了自己的中文启蒙老师,来俄罗斯进修的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周伯征

  她,与四川结下了不解之缘,2003年来到川大学习

  她,如今已是地道的“中国通”,每次买东西,都喜欢说,“老板,便宜点”

  回首在成都6年多的求学生活,23岁的奥丽娅说:“成都变化很大。”虽然来自俄罗斯,但成都已成为她的第二个家,她在这里读大学、硕士,期待能在这里工作。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路过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奥丽娅感慨,成都,真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自学中文四川教授启蒙

  “中国在她眼中是古老神秘的代名词,虽然“中国语文”很难,但神秘感促使7岁的奥丽娅想要去揭开它的面纱”

  奥丽娅喜欢朋友叫自己“虹韵”,因为她喜欢彩虹,喜欢唱歌跳舞。“韵这个字和音有关,押韵,韵律什么的,都很有韵味。”一句话,奥丽娅用“韵”组了3个词。俄语里有一种说法,当人们听不懂对方说什么时,会反问:“你说的是‘中国语文’吗?”小时候,中国在她眼中是古老神秘的代名词。虽然“中国语文”很难,但它的神秘感促使7岁的奥丽娅想要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那时,她的家乡库尔斯克还很少见到中国人,她只学到“你好”、“谢谢”、“再见”几个词。10岁那年,父母带她去莫斯科度假,在那里遇见了当时在进修的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周伯征。在莫斯科汉语中心的周教授决定帮助她,教她识字写字,给她讲中国的神话故事。神秘的中国渐渐在奥丽娅的心中浮现出轮廓。

  即使后来周教授回到成都,他们依然通过书信交流,周教授还托人给她送去汉语字典和俄汉字典。“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奥丽娅没放弃学习中文,儿时的好奇感上升为对知识的渴望。她自己去找书籍、报刊和杂志,甚至给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去信,索取资料。

  爱民族风自制旗袍走秀

  “她的绿色背包上,有棕色的刺绣;她的手腕上,有各色丝线编制而成的手链;她的脸旁,摇晃着古朴的银耳坠”

  小时候,班里上课时,只要班里所讲内容涉及中国,班上的同学会不由自主地看向奥丽娅。在同学们眼中,她已是“中国通”。很多她的家乡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制造”。直到2008年奥运会时,才了解到现在的中国。久而久之,喜欢中国文化的奥丽娅搜集了很多中国的东西。她家的墙上挂着中国的扇面画、宫灯,书架上摆放着瓷器和泥塑。在她的带动下,家里甚至过起了传统的春节,包包饺子,贴贴对联。

  2002年夏天,奥丽娅上10年级了。还有一年高中毕业的她受周教授邀请到成都度过了她的暑假。在武侯祠,她体会了三国时期古老的文化。在望江公园里,她见到悠闲喝茶的人们,坐着“有传统”感觉的竹凳。在九眼桥,她找到了卖民族服装的小店,跟着店员舞起了手帕。花花绿绿的民族服饰吸引了奥丽娅,回到家乡后,她穿着在成都购买的红色旗袍和自制的中式服装参加了库尔斯克市举行的服装模特大赛,一举夺得了冠军。当时评委们评论她把古老而优雅的东方文明带到了库尔斯克。

  现在,奥丽娅经常自己制作衣服。在成都的彝、羌、藏族朋友那里,她得到了许多灵感。她的绿色背包上,有棕色的刺绣;她的手腕上,有各色丝线编制而成的手链;她的脸旁,摇晃着古朴的银耳坠。“我有几个朋友在北川,地震后我还去看望了他们。”地震后,当地人在保护传统文化中所做的努力和乐观坚强,让奥丽娅十分感动。

  结缘川大汉语四川话都会说

  “每次出去买东西,奥丽娅喜欢用四川话和老板交流:老板,便宜点。”

  “成都最打动我的地方是,这里是一个有旧有新的城市。”在这座休闲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她惊喜地发现人们还可以在老街坊里过着悠闲的生活,老人们一边喝茶一边摆龙门阵。这里有春熙路一夜不灭霓虹灯,还有古老的三星堆与金沙遗址。

  2003年,中学11年级毕业,将上大学的奥丽娅几乎没有任何考虑,就选择了曾经来过的“天府之国”。在周教授的帮助与支持下,奥丽娅进入川大圆梦。她形容自己的大学是“一座小城市一样的校园”。初来乍到,奥丽娅经常在校园里迷路,但百年大树的林荫和安静又让她沉醉其中。本科4年,奥丽娅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她毕业时,已通过了HSK(汉语水平测试)9级,能够熟练运用成语、谚语了。每次出去买东西,奥丽娅喜欢用四川话和老板交流。“老板,便宜点。”她最喜欢说着这句四川话来强调自己的“本地人”身份。

  今年8月底,在国家汉办与孔子学院总部联合举行的第二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奥丽娅从100多人中突围,获得了铜奖。“我穿着我自己设计的旗袍上场,在腰部绣了一个金色的太阳神鸟图案。”许多外国朋友询问她来自哪里,她第一反应不是回答“俄罗斯”,而是“我成都的”。

  大学毕业后,奥丽娅拿到了优秀外国留学生奖金,继续在川大攻读世界经济硕士学位。与读本科时期不同的是,同班同学清一色是中国学生。为了迎接挑战,奥丽娅很认真。完成作业时,她要多方参考英文书、俄文书、中文书融会贯通,学得比其他同学还要多。

  骑自行车成都周边找“老乡”

  “她最喜欢去的是一般游客罕至的乡下找“老乡”,看他们推磨、锄草,听他们讲当地有名的传说”

  刚来成都,她发现了一件事:“这里没有自行车没法活”。上下班高峰时间打不到车,挤公共汽车又难受。奥丽娅找朋友借了一辆自行车学习,只花了一天,她就能够保持平衡行进。此后,川大校园里又多了一名骑着自行车的金发学子。

  每次想去一个地方,奥丽娅先掏出成都市地图找出目的地,设计好路线,再自己蹬车或坐公共汽车。虽然有时还是会迷路,但奥丽娅说:“没关系”,自己在找路

  过程中建立了对一个城市的了解,她愿意去观察大街小巷不同的人群。“听老成都说,以前在市区还能看见西岭雪山。”奥丽娅无限向往。

  具有探险精神的奥丽娅喜欢蹬着自行车出去旅游。只要景区打出了A级,不管有几个A,她都会放弃这些地方。她最喜欢去的是一般游客罕至的“乡下”,骑100多公里去成都周边的村子、寨子里找“老乡”,看他们推磨、锄草,听他们讲当地有名的传说。她去的地方,汽车到不了,地图上甚至也没有名字。“我去过洛泉(音)哦,不是洛带也不是龙泉。”奥丽娅并不记得这地名是什么,只记得自己穿过田间小径时,几位正在收割的大娘看见她,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争相向这位外国“驴友”挥手:“你好!”甚至有村民要请她到家里吃饭。

  周末,奥丽娅也会和同学们骑着自行车去龙泉、三圣乡吃水果、赏花。“我喜欢吃水果,尤其是桃子和橘子。”奥丽娅说,成都最让她觉得幸福的地方,是一年四季都有丰富的水果,从不会吃腻。

  爱好广泛想在成都学到老

  “她喜欢中国哲学,崇尚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怎么看电视,最喜欢逛的地方是书店”

  几年前,奥丽娅走在街上还会被人指着说“老外”,但随着来到成都定居的外国人增多,现在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奥丽娅对新朋友说“我是本地的”,成都已成为她的第二个家。在成都六年,三环路通车了,天府广场改造了,地铁初现规模了,成都一天天变大了。虽然说不出成都的变化,但奥丽娅每次回家度假后再回来,都会发现“又修了几座大楼”,这座城市越来越“高”。

  “我喜欢茶道、中医,但现在都在读书,也许等到退休吧。”23岁的奥丽娅还没有硕士毕业,就计划着要在成都找一份能够参与俄罗斯与中国交流活动的工作了。退休了,也许在龙泉或者某个空气清新的地方住间小草屋。体验过编草鞋、绣羌绣,奥丽娅欣喜地发现,只要自己想学的东西,在成都就能找到师傅。

  最近,她在中医药大学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针灸和推拿。第一次扎针,她找到了一位从没有扎过针的朋友,两人都跃跃欲试。“我研究了,有几个穴位很安全,即使扎偏了也不会流血。”当针没入朋友的皮肤时,朋友还奇怪着“没有感觉”,但过了一会,就觉得酸涨,奥丽娅第一次扎针成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中,参赛者在孔庙抽出一道论语的语句,然后翻译出来。抽到这句话的奥丽娅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写照,她喜欢中国的哲学,崇尚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不怎么看电视,最喜欢逛的地方是书店。奥丽娅计划着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提升为“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活到老学到老。(王浩野)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