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塞听腰鼓 感受原味文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在安塞听腰鼓 感受原味文化
2009年10月13日 15: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盛典上,一群陕北汉子打着腰鼓走过天安门广场的镜头,一定还让观众们记忆犹新。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安塞腰鼓。要说起安塞腰鼓来,故事就多了,一代一代的安塞汉子打着腰鼓,走过了60多年前的枣园,跨过了20多年前的《黄土地》,今天他们的矫健身影和激昂鼓声甚至走向了世界。现在,让我们去陕北感受一番原汁原味的安塞腰鼓。

  一块历经兵荒马乱、闭塞、干旱、穷困的土地。这块土地上的人如何度过一生?

  “东山上糜子西山上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穿着烂袄袄”、“红格丹丹的日头照山畔,艰难不过庄稼汉,庄稼汉吃饭靠血汗”……这不是艺术家的创作和舞台的表演,这就是这块土地上的人某天仰天长啸,对着天空和尘土诉说自己的生活……

  过着这样生活的人,2000年来代代传递着一种狂野、放纵、昂扬的自娱方式——打腰鼓。盛夏时节,出延安城不远处,不高的的山上窑洞相连,一面巨鼓立于半山,看到鼓的人都知道:安塞到了!现在,安塞这个地名已经和腰鼓紧密相连了。

  百余名安塞汉子,在新建的沿河广场上等着为外来客表演。成堆成伙地站着、蹲着,都是刚从庄稼地里赶过来的模样,黝黑、粗糙、沉默甚至木讷……但当大鼓擂响,他们瞬间成排成列,脸上迸发昂扬与兴奋,系红绸的鼓槌前后上下敲成一个点、一条线、一片心神摇荡,扎白手巾的汉子闪转腾挪闪出狠劲、转出蛮劲、腾出虎劲、挪出狂劲,更打动你的,还不是鼓点不是身手,是他们脸上毫无修饰的得意、自信、激情,他们随着鼓点摇着头、抖着肩、眼里的快乐一闪一闪火星一般溅出来,脸上刀刻般的深纹柔和成曲线,艰难与满足都从那线条中延伸出来,点燃了围观的人们,瓦解了面具心防,原来,人可以这样纵情,伸胳膊劈腿,摇头晃脑,原来这样是如此尽兴。观众跟着跳起来了,转起来了,鼓声已停,观众还在手舞足蹈,口中大叫:“好啊!太好了!”

  记者走向鼓手,一位小伙子望着天喘着粗气,原来打一段腰鼓不是表演而是豁出命的力气活。记者问:“你多大了?”,他答:“十八”,问:“跟谁学的打鼓?”他想了一会儿答:“我也不知道,我们这儿的人都会打鼓,从小就跟着打哩。”再问:“喜欢打鼓?”答:“喜欢哩,我们今年要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打鼓哩,你们是从北京来的吗?等国庆节来广场看我打鼓吧,现在还没练好呢。”

  腰鼓打了2000年,一直闷在黄土塬中。前辈的鼓手们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唯一自得其乐的这段腰鼓,到了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腰鼓怎么走出了闭塞的陕北?一位陕北人回答我:“党中央带领的。”上世纪40年代,陕北可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春节到了,安塞高桥乡腰鼓队打着腰鼓到枣园为毛主席等领导人拜年,也许这是安塞腰鼓首次在湖南人、四川人、江西人等这些外乡人面前亮相。腰鼓渲染出革命年代的节庆气氛,也吸引了宝塔山下来自各地的文艺青年的目光。鲁艺的师生下乡学习、整理、改编腰鼓的表演形式,令原本依附于秧歌的腰鼓独立出来。1947年至1949年,安塞腰鼓被延安的表演队随着将士的征程打过了长江。1951年10月1日,安塞的几名腰鼓手步行50多天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打鼓,当时中央青年文工团的演员向这些农民鼓手拜师求艺。1984年,电影《黄土地》拍摄了安塞腰鼓,鼓手们首次因为打鼓得到了7元钱的报酬。1986年,安塞首次迎来专看腰鼓的港澳百人团。自此,亚运会开幕式、国庆45周年庆典、香港回归庆典、澳门回归庆典等都有了安塞腰鼓的表演。自2001年起,安塞腰鼓应邀到德国、泰国、新西兰表演,曾挎着腰鼓在黄土塬上转的农民鼓手,因为腰鼓为自己赢得了新的天地。

  1981年对于安塞腰鼓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延安一个叫梁村的地方出土了一批宋、金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刻载着腰鼓、秧歌的画面,为腰鼓的源头研究提供了实证。研究者指出,腰鼓也称花鼓,是全国各地都有的民间表演方式。安塞腰鼓是陕北一带腰鼓的代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安塞腰鼓的个性。安塞,“安定边塞”之意,位于陕北高原的北部边缘,从周朝起,北方20多个少数民族在此展开拉锯战,先后占据此地,与汉人杂居。血与火的浸染、多民族的融合,令这块土地贫瘠苍凉,也内敛深情。源于军营征战的腰鼓,被先辈们用于年节庆贺。在苦寒、干旱、兵火中又熬过一年,正月里给自己几天灿烂舒展的日子,村里的秧歌队披红挂绿“沿门子”,就是挨家表演拜年,如果不进谁家的大门,那是对这家人最大的侮辱。腰鼓队本是秧歌的一部分,开道、造势、踢场子、保护队员,鼓手都是秧歌队里的棒小伙,是秧歌队的门面和水准的标尺。按早些年的传统,如果两支秧歌队在拜年的小道上相遇,两支腰鼓队先迎面而舞,闪转腾挪的舞蹈动作都是攻击对手的脚法,被挤出道外的一方认输让路,或者全队回转,苦练鼓技,明年再来!而胜方带领着自己的秧歌队扬长而去,鼓手们被十里八乡传为美谈,也被姑娘们高看一眼。

  安塞腰鼓,是“甲兵怒冲天”,也是“百面如春雷”,是苦痛中的呐喊,是沉闷中的纵情,是决不屈服的宣言,是生生不息的喝彩!安塞腰鼓传递出黄土高原的特性,传递出人性的光辉——不被苦难压倒,永不放弃追求!(陈晓星)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