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和“剌”意思大不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文教育
    “刺”和“剌”意思大不同
2010年03月03日 17:05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刺”和“剌”写法酷似,只差一横,意思完全不同。“刺杀”之刺,左边不是“束”,字不要封口;用刀“剌开”之“剌”左边是个“束”字,必须封口。

  这两个字,稍微不注意就会写错。要想记住它们,只要注意,凡是偏旁封口写为“束”的,大多都是La音,比如,“剌开”、“喇叭”、“辣椒”、“疤瘌”等。而不是“束”或字偏旁的,亦即不封口的,读为“次”音,或由此衍出的磨擦音较重的字音,比如,“刺”、“策”、“棘”(读“戟”音)等。

  有人将“棘手”一词读为“刺手”或是“辣手”,全属错读。将“棘”字看作是“刺”或“辣”了。“棘”本意是指丛生的小枣树,“棘手”是像手伸进了小枣树丛一样刺得难受,比喻事情难办。若错成“刺手”,则比喻意味全无。因此务必看清再读。

  “刺”字比“剌”字用处多而广。大家熟知的刺杀、刺客、刺刀、刺配、刺探、刺激、刺绣、刺耳、刺痒、寒风刺骨……都是。

  古代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自律苦读故事流传甚广,注意此处不是“刺骨”,而是“刺股”。“股”乃大腿,是说苏秦用锥刺大腿防止困倦。“刺”还作尖利之骨解,我们说鱼骨,中文应写“鱼刺”。

  中文口语有“刺儿头”说法,专指不讲理说话带刺儿之人。

    ----- 华文教育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