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马化腾两会关注个人信息保护 将全面对抗黑产

2017年03月06日 15:47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 

  【环球科技综合报道】今年的全国两会,就大数据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 维护网络安全,加强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需要坚定不移的依托社会共治,联手对抗网络黑产。

  同时,马化腾建议推进四个“并行”:强化政府管理与推动社会共治并行;加大打击力度与加快法制建设并行;加强行业自律与加速标准制定并行;施加重点保护与开展广泛宣传并行。

  个人信息保护遭遇严峻挑战 产业链各方需共同狙击

  我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现代科技产业在全球多个领域已处于领先位置,网络强国战略开始全面实施。与此同时,作为重要基石的网络安全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大数据环境下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据《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我国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严重,84%的网民亲身感受到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这也为各安全企业指明了方向。此次两会,马化腾在建议中提出,要强化政府管理与推动社会共治。他表示:在强化政府综合管理的同时,希望能由政府牵头搭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合作平台,使通讯、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发挥各自优势,共享整合安全能力,推动社会共治的全新模式,有效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网民信息泄露严重 企业应依法采集用户信息

  2016年末,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显示,食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是目前公众最担心的问题。近年来泄露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频发生。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下,个人信息安全由谁来守护?政府、企业、个人又该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利,承担各自的责任?

  马化腾曾在去年腾讯反电信网络诈骗联合大会上强调,每一个企业都应将“个人信息保护”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腾讯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对用户的个人信息谨慎采集,妥善保管,合理运营,保护用户知情权。在数据端设置专门的安全防护标准和专业安全团队,采用“纵深防御”理念,在网络、主机、应用层面都有做相关的安全加固措施,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此外,马化腾在建议中提出,希望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牵头下,与全行业共同构建个人信息的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完善对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

  腾讯安全平台实时监控 布局多终端安全产品矩阵

  同时,在3月3日晚上的媒体沟通会上,马化腾表示,对于保障数据安全,专门的流程规范、定制化的安全系统和专业的安全团队三者缺一不可。现阶段,新的攻击方式层不出穷,这就要求专业团队能够时时刻刻紧跟形势应对风险。腾讯作为互联网平台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对抗黑产的经验,同时还拥有专门从事集团安全技术建设的团队,负责黑客攻防对抗、敏感数据保护、安全漏洞巡查、安全应急响应、安全风控的等,全面保护腾讯公司的数据安全。

  守卫亿万用户 腾讯全力推进网络安全体系建立

  十年来,腾讯不断在安全领域积极探索,为对抗黑产提供解决方案。2016年4月,腾讯联合公安、银行、运营商等反电信网络诈骗产业各方推出“守护者计划”,建立起国内首个最大的综合性反电信网络诈骗开放平台,利用腾讯多年来对抗黑产的经验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对电信网络诈骗予以重拳出击。同时,通过腾讯守护者计划的开放平台以及腾讯手机管家客户端的大数据能力,推出两款大数据反诈骗产品:“鹰眼智能反电话诈骗系统”和“麒麟伪基站实时检测系统”,并在全国范围部署。经过几年的努力,腾讯利用生态的力量已经建立起以数据驱动安全,联合全行业共抗电信网络诈骗的“腾讯模式”。

  2016年11月,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协助无锡市警方摧毁了一条特大非法获取、销售和使用公民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及时阻止1.1亿余条被盗公民信息流向黑市。除此之外,今年2月,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团队还协助广东警方成功摧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6个,捣毁犯罪窝点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8名,缴获涉及全国公民个人信息近1亿条。

  未来,“腾讯模式”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打开企业间合作、进步的可能,促进各行业安全能力的提升,从而成为凝聚网络安全共识,构筑网络安全体系的重要渠道。

【编辑:段红彪】

>IT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