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要抢占5G高地 带动形成全球信息产业核心区域

2017年06月08日 09:1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张景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所所长、教授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家学者企业家座谈会”昨天在广州召开,广州市委、市政府诚意邀请新一代信息技术专家和企业家共商良策,谋划未来五年战略发展机遇,推进广州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集聚发展,打造成为穗莞深世界信息产业走廊的重要一极。与会专家、企业家围绕广州市如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陆建銮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产业布局:集聚形成强有力“广州力量”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哪些领域?记者获悉,专家们提到的多个领域将成为广州市未来五年重点发展和引进企业的方向:一是面向未来智能时代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装备、机器人、智慧家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智能产业;二是面向消费级电子、汽车、电力、高端装备等领域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封装企业;三是5G网络、物联网、量子通信等下一代通信网络设备制造商或网络服务提供商;四是拥有大数据、云计算、超算等核心技术能力的计算机设备制造商或服务提供商;五是在OLED、印刷显示、大尺寸面板等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显示企业。

  “这次高考我们的机器人也会‘参加’,到时候将与考生PK成绩。虽然阿尔法狗下围棋赢了世界冠军。但是用人工智能做复杂的考试题,我认为最好的成绩也赢不了人类,因为考试是创造性的活动,这点上机器人难做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所所长、教授张景中表示,人工智能现在成为一个投资热点,将在文化、教育方面迎来大发展。人工智能将在哪些方面帮助人类呢?“还是在高考里,人做完卷子之后,让机器检测对错,这是可以的。扩大到教育层面,引入机器人帮助批改卷子,也是很合适的。”张景中建议,人工智能应该引入大数据,将大数据和人类智慧结合,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飞跃。

  曹镛: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广州发展IAB产业要瞄准重大需求,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能源、健康,大力扶持、及早布局。”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曹镛提出:要将创新和产业双方的需求加强对接,实现近期和长远的平衡。建议广州加强与大学科研力量的配合。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世界第一的大湾区,广州市是大湾区的关键节点,建议广州做大、做强、做先IAB产业。

  工信部电子七所党委委员、杰赛科技总裁杨绍华提出,5G将于明年试用,2020年左右商用,对于广州是很好的机会。通信行业最大的市场在手机市场,广州应做大手机产业,同时搭建数据中心产业集群、建立量子中心。

  中山大学理工学院教授周建英建议,裸眼3D已经做了好多年,自从去年在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亮相后,关注度很高,带来很多机会。广州在做宣传形象片时,可以考虑做3D片,能促进广州硬件和软件的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范冰冰表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广州有信息基础优势,语音软件、系统集成方面创新不断,就是有点分散,应该通过聚焦方向、政策配套,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广州力量。

  “窄带物联网的试点,广州已经全面铺开,年底能全部完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继军表示,建议选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发展大数据行业,降低数据交换成本。5G市场做好了,成本降低,改善体验,这是创新的一切动力。

  肖华:工信部规划司、电子信息司原司长

  人才引进:既要“大牛”也要“新秀”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创业创新密集地,人才对产业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如何大力培育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我国集成电路高端人才缺失,包括设计人才、营销人员和高端管理人员团队的缺失,严重影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如何加快人才引进和自身的人才队伍培养,已成为这个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裁俞波表示,广州如果致力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建议从集成电路设计和封装两头来切入,投资少、见效快、产值高。并响应国家换芯工程,带动珠三角的技术升级。

  曹镛院士提出,IAB进入“抢人才”时代,“大牛”和“新秀”一个都不能落下,他建议广州加大惠及面,除了引进领军人物这样的“大牛”,也需要引进创新人才“新秀”。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院院长彭俊彪提出,广州在人才队伍方面有实力,建议在人才队伍培养和技术实力聚集方面,做一些平台支持。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熊晓明表示,新一代信息产业聚集区遍地开花,创新发展关键是人才。广州有大学城,人才优势明显,建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孔学东:工信部电子五所原所长

  产业辐射:带动形成全球信息产业核心区域

  如何加强产业集聚,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辐射能力,形成全球信息产业核心区域?专家建议,应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富士康落户广州,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院院长彭俊彪表示,广州在显示屏方面后劲很足,有了富士康10.5代显示、LG8.5代显示,可以培育本土的技术和队伍,对引进大企业有支撑和拉动作用。

  “IT改变世界成为共识,如何抢占市场,广州要摸清家底,瞄准一个目标,做出广州特色。”工信部规划司、电子信息司原司长肖华建议,广州要理清发展的问题和环境,把握未来的方向。建议做好6个环节,明了环境、准确定位、目标清晰、政策聚焦、全力实施、做好平台。建议广州成立企业联盟,强强抱团,将资本引入到企业联盟中。

  工信部电子五所原所长孔学东表示,广州市电子政务走在全国前列,如何能让好的发展东风持续吹,继续做大做强,形成良好的生态?广州是广深莞信息技术产业高地中的一极,要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让落户广州的企业有信心,同时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五所在IT产业全产业链的支撑服务上拥有国内最高水平,希望与广州企业更紧密地结合,在广州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富士康等大项目落地广州,五所期待做好相关配套服务。”

  “跟广州合作由来已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炯表示,阿里巴巴最早1999年做B2B开始,最重要的客户群都在广东省、在广州。目前合作推出1+1+N阿里云项目,广州政府与阿里云合作为广州企业打造一个云生态平台。

  广东中科招商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首席顾问吴少凡表示,广州网络基础很强,三大移动公司均在广州布网,有利于支撑下一步信息产业发展。建议发挥广州国际商贸中心优势,利用广州已经具备的通讯网络和基础,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建立政务、商务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广州个人信用体系,打造广州名片。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晋湘表示:后摩尔时代,微电子和光伏是基础,这两方面核心技术大多在国外。西门子德国的工厂3年前建成,现在通过软件升级改造,硬件没增加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了8倍。解决资源土地瓶颈,也是北上广一线城市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发展模式由资源驱动变成创新驱动,建议广州市政府搭建创新工具支撑平台,创新能力会大大加强,同时拉动一大批微小企业。

  广州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的交通枢纽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穗莞深信息走廊建设,将促进高端人才、现代化物流、风投基金资本前所未有的海量交流和融通,使三地信息产业相互配套,形成程度更深、层次更多、链条更长的信息产业生态圈。因此,广州要大力强化三地合作, 与深圳、东莞融合互补发展,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用地量大的产业如面板、手机、智能硬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互联网双创,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全球信息产业核心区域。

  张继军: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靶向招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成“香饽饽”

  广州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为载体,面向全国开展大力度靶向招商,引进了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复星集团、唯品会、国美集团、小米、欢聚时代YY、环球市场集团等20家地区总部及职能公司进驻,形成广州市互联网总部经济高端集聚区。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多家企业表达了与广州进一步合作的意向,而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成为众多企业争抢进入的香饽饽。

  唯品会副总裁黄红英表示,落户琶洲电商园区,成为招徕人才的一块金牌,吸引了人才前来。希望广州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帮企业打破信息壁垒。

  “广州发展北斗产业具备市场接受度”,国智恒北斗科技董事长王绍珉表示,期待在琶洲拿地建设中国北斗大厦。除了总部,还期待把产业落在广州,规划北斗产业园。

  腾讯公司副总裁邱跃鹏表示,与广州渊源很深,微信诞生在广州,腾讯云的华南节点放在广州。广州地理位置的优势,腾讯希望能在广州更多落地,期待更多落点。

  “广州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高地,有良好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环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李晓春表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有利于提升健康医疗服务效率,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计划把全国将近30个健康产业园结合起来,打造新型健康医疗产业平台。据透露,正计划在广州落户相关项目。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熊青云表示,广州是千年商都,期待与广州合作,进行京东云供应链的输出。华南的运营中心在广州,萝岗还有个智慧物流园区亚洲一号。

  “我们是在广州成长起来的企业,期待建立一个新的智能化工厂,打造成智能化示范工厂平台,同时对其他客户开放,吸引小微企业落户。”京信通信总裁张跃军提出。

  有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登坤建议,广州已经成了移动广告行业的集聚地,建议广州市出台移动广告相关的政策文件。移动互联网都需要跨界结合,希望广州支持有米成立营销中心,让广州成为移动互联网广告营销中心,“我们目前在大学城,希望在琶洲建立有米总部。”

  最强大脑

  助力广州

  2016年,广州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2892亿元,同比增长7.9%;软件业务收入超2600亿元,同比增长15%;广州跻身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第二名、“互联网+”城市榜前三甲,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超9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张景中:

  人工智能应该引入大数据,将大数据和人类智慧结合,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飞跃。

  曹镛:

  要将创新和产业双方的需求加强对接,实现近期和长远的平衡。建议广州加强与大学科研力量的配合。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世界第一的大湾区,广州市是大湾区的关键节点,建议广州做大、做强、做先IAB产业。

  肖华:

  广州要理清发展的问题和环境,把握未来的方向。建议做好6个环节,明了环境、准确定位、目标清晰、政策聚焦、全力实施、做好平台。建议广州成立企业联盟,强强抱团,将资本引入到企业联盟中。

  孔学东:

  广州是广深莞信息技术产业高地中的一极,要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让落户广州的企业有信心,同时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张继军:

  建议选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发展大数据行业,降低数据交换成本。5G市场做好了,成本降低,改善体验,这是创新的一切动力。

  抢占发展制高点

  开创发展新局面

  本报评论员

  昨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企业家各抒己见,为推进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随着全球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首要驱动力量,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在国家层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位列七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迎来迅猛发展;在各地,国内先进城市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竞相角力,纷纷将其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城市智慧管理的主动力。

  当前,广州发展动力要转变,发展模式要创新,发展水平要提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是抢占产业制高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选择。广州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要新兴战略产业,是市委市政府把握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广州实际作出的战略选择,对广州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广州基础扎实、前景广阔。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交通枢纽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发达,是国内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在产业方面,新型显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虚拟现实等在广州发展迅猛;近两年,思科、富士康等一批龙头项目的落户建设,为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广州具有产业基础、市场活力、区位交通、物流体系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前景可期。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广州还要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一方面,要在引导上下功夫。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布局新兴战略产业要以全局眼光科学谋划和设计,制定行动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也要加大产业政策引导力度,以更精准、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吸引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在广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另一方面,要在人才上求突破。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广州有科研院所、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但在信息技术产业,高端人才仍面临短板。对此,广州将研究出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育、引进的机制措施,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让海内外高端人才慕名而来。此外,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要在联动上做文章。将广州打造成为穗莞深世界信息产业走廊的重要一极,要进一步强化三地合作,与深圳、东莞融合互补发展,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形成全球信息产业核心区域。

  使命在肩,时不我待。未来五年,是广州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广州将继续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开创广州改革发展新局面!

【编辑:高辰】

>IT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