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5G与AI“双剑合璧” 互联网大会折射行业“新风向”

2019年10月23日 11:23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5G与AI“双剑合璧”网络安全共建共享

  互联网大会折射行业“新风向”

  本报记者 殷呈悦 赵鹏

  5G与AI堪称科技领域两个炙手可热的“明星”,当它们联手,将颠覆哪些领域?新商业、新消费在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驱动力来自哪里?在这个网络技术浪潮奔涌的时代,又该如何系好安全带,确保上网安全?

  昨天,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上共设置了20个分论坛,在业内“大咖”共同商讨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勾勒出互联网发展的“新风向”。

  5G与AI相互赋能

  如今,AI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5G给了中国通信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超车”机会。在本届大会上,5G与AI两个论坛格外受到与会者的关注。

  “AI技术已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但它并不是孤立的。”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在论坛上表示,这项技术的使用还需要基于大数据、庞大的模型和很大的计算量。而5G恰恰可帮助AI成果更顺畅、更广泛地“落地”。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也在大会上提到了5G对智能产业的重要作用:随着5G商用的铺开,除了普通消费者的5G手机,更多的应用是在企业、小区、楼宇、城市道路等场景。“随着5G的发展,支撑产业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望大规模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

  “AI和5G是相互赋能的关系,AI会让5G变得更加智能,更有用武之地,而5G更快速度、更大带宽的特点,也将让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王海峰认为,AI与5G的结合,可以催生更多可能性。

  到底哪些领域会被这两项技术改变?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朱永涛预测,随着5G网络建设和产品体系的不断完善,在远程医疗、无人机、智能电网等方面的AI应用将逐步成熟。伴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智慧工厂、实时控制、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等“杀手级”应用会改变整个社会。

  消费变革成热点

  近两年,“新消费”概念大热。在大会的企业家高峰论坛上,众多互联网公司“掌门人”表达了对消费革新领域的关注。

  “信息消费会成为影响一个人知识结构的第一来源。”网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磊表示,他更关注信息消费升级。他认为,就像15世纪,人类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时代一样;现在,数字大航海的时代也开始了。有能力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企业,会成为数字经济一股新的力量。

  小红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毛文超则认为,新消费的本质就是新一代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迁。他总结道:“在个性化消费的时代,供给侧从大众层面去寻求新机会可能不会那么容易。今天想打造全民爆款越来越难了,但新消费的机会一定会在细分领域迎来爆发。”

  “5G既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也有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行业内都担心明年4G手机会卖不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对技术改变消费的举例更加直观。他认为,除了高画质的视频和游戏,5G带来的爆款应用最快明年上半年就可以见分晓。而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生活,将成为5G大展拳脚的重要领域。

  寻找网络安全基石

  在享受互联网行业便利的同时,用户该如何应对病毒木马制作者和黑产?在“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和国际合作论坛”上,“合作”二字成为业内“大咖”的共识。

  “也许在别的行业,同行是对手,‘干掉’友商就意味着胜利。但在网络安全行业,‘干掉’友商并不能解决任何安全问题。”360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鸿祎表示,当前网络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高级持续威胁,这种攻击瞄准关键基础设施长期谋划,攻击链条长,来无影去无踪,传统的单点防御措施无济于事。

  近日,AI刷脸、快捷支付等新技术潜藏巨大风险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也有不少相关展示。记者在AI换脸体验区看到,一名“黑客”通过照片制作3D脸模,轻易骗过了人脸识别系统活体检测的过程。而在NFC隐私信息窃取体验区,当普通观众的银行卡靠近信息窃取设备时,银行卡的类型、卡名、卡号,以及用户身份证号码和近十条交易记录都会在屏幕中展现。

  “5G时代,网络攻击的武器更能造成对全人类的危害。”周鸿祎认为,网络安全是一个分布较广的产业链,每家公司都有各自的优势方向。如果能做到安全大数据、知识库、安全专家能力的协同、共享,就能让整个行业受益。

  “技术是中立的。”百度集团副总裁梁志祥也在“安全与发展:数据治理的法治化”论坛上表示,在保护大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应实现数据流动,发挥数据协同的最大价值。

【编辑:苏亦瑜】

>IT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