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发牌半年乏人问津 激活产业链成最大问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3G发牌半年乏人问津 激活产业链成最大问题
2009年07月17日 10:22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想乘飞机出行?从查询航班,到订飞机票、费用支付,再到挑选飞机座位、办理电子登机牌,整个过程通过手机就可以全部搞掂;想去看电影?查询目前上演的大片、订电影票、选座位、在线支付、接收电子票,通过手机也可以一次搞掂。日前,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推出“任翼行”和“院线通”两大便民3G应用,受到了消费者的热力追捧。

  应该说,3G释放的好,将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人们的生活。然而,现实是我国3G牌照发放半年了,却一直反映平平,3G要怎么发展才能满足消费者?实用型业务成最好答案。

  理想中的3G功能强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G时代手机仅仅意味着打电话、发短信,那些炒得火热的增值业务是少数人才能享受到的。而3G则能将更多、更丰富的增值业务带给广大用户。3G时代将使人们能够用手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媒体交流联通,让我们随时随地享受精彩的“完全移动生活”:你要拍照,它就是相机;你要上网,上传或下载资料、图画、影像,它就是电脑;你想打游戏,那么,它又变成了游戏机。“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或许这句曾风行一时的广告词最能体现 “3G生活”。

  因此,我国3G牌照一发放就引起极大关注,当然不只是因为它众多的功能。目前,全球3G用户超过7.17亿,包括发达市场和新兴地区的运营商都在借助3G抵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而在被全球IT企业紧盯的中国市场,3G牌照的发放更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推动IT业发展、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牌照的发放将推动相关产业链形成一条包括3G网络建设、终端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信息服务在内的通信产业链,借助这一产业链,未来3年可拉动近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一电信专家说。

  然而,3G再好如果没有用户买单终究都是空话。

  发牌半年,消费者使用意愿未达预期

  自电信业重组以来,运营商及相关产业链便针对3G概念展开不遗余力的宣传攻势。

  据CTR媒介智讯的广告监测数据显示,投放在3G宣传上的广告花费从08年5月0.14%的行业占比迅速扩展到09年4月的15.51%,单月刊例花费高达5.12亿元,其中约4.84亿元来自三大运营商广告投放。这些广告宣传促使3G概念的传播推广获得良好效果。CTR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听说过3G业务,仅有14.1%的人表示“从未听说过”。但是,大多数人仅停留在初步认知阶段,并不了解3G更深层次的内容以及3G的业务和应用;仅有12.3%的人表示“听说过3G,也很了解”。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运营商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的确在短时间内便将3G的认知提升至家喻户晓,但形象先行,产品宣传断层导致了消费者对3G体验不足、似懂非懂。

  不过,作为一种新的通讯技术,3G对于年轻受众还是具备相当的诱惑力。在调查中,考虑使用3G的人群,中年轻人的比例高达67%;而被3G预期功能吸引的用户高达84.1%;对新的通讯技术好奇的用户达61.6%;使用3G感觉很时尚的用户达50.5%。

  实用型业务成消费者最大期待

  根据CTR调研,逾七成消费者表示“3G业务对自己来说没有实际用处”。而事实上,类似中国电信广东公司那样推出的3G便民业务目前并不少,这就说明了运营商如何在实用功能上加以宣传和拓展尤为重要。

  举一个离我们不远的例子,新加坡在2001年就发放了3G牌照,当时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一个事实是,尽管新加坡的3G网络升级到了HSDPA,手机终端也琳琅满目,甚至还引入了iPhone,3G普及率却远没有预想的高。当地电信官员表示,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有足够吸引力的3G业务。

  再看3G发展较好的日本和韩国,3G广受欢迎的原因恰恰是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以日本为例,其3G业务林林总总,无所不包,小到买电影票和超市结账,大到贷款购买房屋和汽车,都囊括在3G业务的范围内。这也让用户深刻感受到,3G不仅仅是一个炫酷的玩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对此,工信部电信专家陈金桥表示,“消费和娱乐是2G时期我国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的当家本领,但3G应用想要推广,关键在于能否实现‘2G无法完成的功能’。”3G应用中有前途的应用很多,增值服务提供商应该从行业应用方面下手,把资源、精力、时间和费用花在生产型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上。他表示,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可以体现出3G的巨大优势,一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服务无所不在;二是3G的速度优势可以实现快速响应;三是对传统资源的整合,比如手机银行等,通过创新形式可以将后台服务和支付清算系统等整合在一个可随身携带的终端之上。(陈丽容)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