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摩托罗拉表现平淡 为何对中国3G市场保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诺基亚摩托罗拉表现平淡 为何对中国3G市场保守?
2009年08月10日 10:39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G终端市场竞争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头戏,与众多品牌风风火火地抢滩中国3G市场相比,全球最大的手机终端商诺基亚则表现得相对保守实在出人意料。目前诺基亚仅发布了10款3G终端,且主要针对WCDMA制式。诺基亚重WCDMA而轻CDMA2000和TD的3G策略是否会影响其未来在中国手机市场发展的前景,引发业界关注。

  两大品牌中国3G策略反应“保守”

  在国内外各大品牌年初就纷纷推出新品欲抢占中国3G手机市场先机之时,直到6月25日诺基亚才发布和展示了10款3G终端,而且其中有9款为WCDMA制式,只有8208一款手机支持CDMA 2000,目前尚未推出TD手机。此前,另一个昔日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也仅向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基于微软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的A3100智能手机。

  与其他品牌相比,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市场反应可谓滞后。今年以来,三星、LG就与中国电信合推天翼互联网手机,其中LG更是凭借其天翼3G手机抢夺了不少份额。在国产品牌阵营,中兴通讯、多普达、宇龙酷派等的CDMA手机产品已经随运营商3G业务的推出进入市场。根据isuppli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终端厂商方面,中国手机制造商天宇在国内市场首季销量超过摩托罗拉,紧随诺基亚和三星之后。isuppli还指出,摩托罗拉在过去的一年中逐步丧失市场份额。

  诺基亚和摩托罗不仅在时机上落于人后,在品牌上,面临着苹果这样成功打造了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全能公司的竞争,在渠道上则面临着主打运营商定制路线的中兴、华为,以及强调工业设计和市场营销手段的LG、夏普、多普达等公司的竞争。信心不足,担心市场风险

  不管从时机还是从产品看,诺基亚的中国3G策略都显得“保守”,而且可看出诺基亚对TD和CDMA2000这两种制式的热情并不高。在推陈出新的手机市场,2G时代的王者不可能不知道时机和创新的重要性。如果说摩托罗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诺基亚呢?

  对于诺基亚独重WCDMA的原因,分析人士认为,WCDMA是全球覆盖最广且在产品终端上与国外市场差异程度最小的3G制式,前期选择推出WCDMA可降低研发成本,并且和其在全球策略同步。在金融危机和盈利下滑的压力下,诺基亚侧重于发展WCDMA可将风险降到最小。

  相比诺基亚对WCDMA手机的看重,市场地位已与诺基亚相距甚远的摩托罗拉则把3G的“宝”押在了谷歌Android开放平台的GPhone上。根据摩托罗拉最新公布的3G策略,从今年年底到明年,该公司将推出多款基于Android平台的产品;此外,摩托罗拉在3G时代对自身的定位,也从以往强调总体销量的规模优势公司,变为了“关注单个产品盈利”的公司。

  但是,如果只倚重传统渠道优势、专做最低风险的WCDMA手机,诺基亚显然难以延续其在2G时代的规模优势。据悉,早在一年前诺基亚已经开始了从终端制造商向互联网内容及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显然已经认识到互联网手机的潜力。由此对诺基亚的后发制人或可多一份期待。

  3G时代诺基亚能否稳居第一?

  虽然诺基亚在市场份额和渠道实力上不容忽视,但是在推陈出新的手机市场,抢占时机培养用户感知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苹果、LG、中兴、华为、多普达这样的新品牌越来越活跃的3G时代,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沉稳”或可解读为欠缺活力。如果在市场前期失去运营商定制这一利器,而且在品牌宣传上落后于人,加上经济不景气造成消费低迷,诺基亚在3G时代还能稳坐第一的宝座吗?

  从诺基亚2G市场成功的经验来看,其第一的地位,在于其全面覆盖了高中低端市场。3G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2G市场,仅依靠发展一种制式终端是不够的,何况WCDMA还面临其他品牌的竞争,另外两大网络的市场潜力不可忽视,移动的TD技术是民族品牌,有政府做强力的支持;CDMA2000不仅覆盖之前CDMA的用户,而且小灵通转网用户也将成为其潜在用户,诺基亚一条腿走路的策略是相当困难的。要想保住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名的宝座,不仅要涵盖WCDMA,而且还需大力进军其它二大网络,保证其均衡发展。

  方正证券的分析师认为,3G时代,手机终端商只有具有良好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持续满足电信运营商需求的能力,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因此,对于诺基亚而言,在抓住新观念、新技术同时,牢牢把握中国3G市场,全面发展。另外,积极改变态度,从技术上支持多个3G标准,真正做到本土化,才能继续巩固其手机领域的霸主地位。(余默林)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