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混战LED或蹈产能过剩怪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上市公司混战LED或蹈产能过剩怪圈
2010年04月03日 11:18 来源:信息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仅2009年上半年,我国LED的投产量已超过200亿元,而其扩大趋势仍在继续,不少以前从未涉足LED产业的上市公司也纷纷加入其中,比如近期刚刚公告的大族激光、福日电子等,希望能够赶上“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这趟高速列车。然而多少年来,A股上市公司常常陷在“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怪圈当中。当新兴技术“才露尖尖角”之时,“见钱眼开”的上市公司马上“立上潮头”,但随之而来的是除了初期丰厚的利润,更多的是产能过剩导致的伤痕累累,当然还有盲从的股民。

  这样的历史“杯具”已经不是第一次,近年才兴起的多晶硅、液晶屏幕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今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预计是全世界需求的2倍,液晶屏幕的生产也大大超出市场的需求,国家已经限制这两种产业的继续扩张。那么LED是否会重蹈覆辙呢?有分析师认为,LED的市场空间巨大,目前的产能从未来3到5年来看,是远远不够的,但这是否意味着只要从事LED生产就一定能够盈利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分析师表示,目前是LED的战国时代,群雄厮杀,不是所有从事LED产业的公司都会走上康庄大道,馅饼的旁边也许就是陷阱。

  上市公司赶搭LED高速战车

  不知何时起,LED(发光二极管)开始映入人们眼帘。随着LED技术越来越多地普及应用,一批LED企业迅速崛起,LED也被誉为“当下最时髦的新能源产业”。

  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也迅速作出反应:自去年12月到今年初,以三安光电、 士兰微为龙头的LED板块逆市走强,LED概念集体被激活,德豪润达、同方股份、联创光电等在春节前纷纷创出反弹新高。LED发展迅猛令大多业内人士呼吁“警惕泡沫”,LED行业的现状究竟如何?

  目前各LED企业都在迅速扩大产能,展开攻略。国内从LED产业龙头三安光电到扩张产能的士兰微,再到“半路出家”的德豪润达,LED产业投资热潮几乎席卷了整个行业。

  目前来说,三安光电LED规模最大。联创光电是LED的老将,长于LED封装和应用,有完善的产业链。士兰微长于LED芯片。德豪润达是新锐,进军LED建立完善产业链。

  国内最大的LED厂商三安光电今年1月宣布豪掷120亿元建立LED基地。三安光电目前拥有14台国际先进的MOCVD及配套设备,具备年产外延片45万片、芯片150亿枚的生产能力。

  不仅是三安光电等,全球的LED厂商也都在扩产。A股上市公司中,证通电子、大族激光、长江通信也都在近期公告了对LED的投资方案。

  已经完成了5条LED生产线建设的士兰微,今年1月拟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6亿元,用于高亮度LED芯片生产线项目的扩产及补充流动资金。“半路出家”的德豪润达从2008年开始跟踪LED产业,2009年收购健隆达51%和锐拓30%的股权正式进军其中,2010年2月1日,与芜湖市政府开始芯片项目合作,以60亿元下注LED光电产业。长江通信在去年12月7日就与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合作,拟在黄陂区投资建设华中地区最大规模的LED照明产品生产基地,预计年销售收入20亿元。

  会否重蹈多晶硅产业老路

  LED火爆的局面似乎有些与历史相似,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当初疯狂的多晶硅和液晶面板。根据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的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而2008年我国多晶硅的总需求量才1.7万吨。这些产能若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多晶硅的产能过剩已从忧虑过渡到现实。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