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呼台没了入网费瞎了 15亿旧账讨得回来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寻呼台没了入网费瞎了 15亿旧账讨得回来吗?
2009年05月14日 17:49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十几年前,腰挎BP机还是身份的象征。现在,这种时髦的含义已经丧失殆尽。

  1985年,北京第一个无线寻呼运营网建成,呼机费、服务费、入网费,价值两三千元的寻呼机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时过境迁,寻呼台早已不复存在,寻呼机也随之失去作用。很多用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入网费能退吗?

  追忆

  一个寻呼机千元入网费

  56岁的陈树巍书桌抽屉里至今还珍藏着1989年买的寻呼机,“那时,一部呼机加上入网费等花费约2600元,最早的数字机还配个‘密码本’,各种数字要对照‘密码本’才知道是啥意思。” 陈树巍自豪地说,当时除了寻呼机费用外,还有每月的服务费,只有那些商务人士和有钱人才会花大价钱配备,很多是商人比较早地享受到了呼机的“服务”。

  陈树巍把BP机用一个金属链子拴在腰间,还一定得让别人看见,见到朋友和熟人,总是不忘提醒一句“有事呼我”。陈树巍托了朋友才买到的寻呼机,“那时候,不管是坐公交车还是走路,只要寻呼机的‘嘀嘀’声一响,所有人都看你。”陈树巍算了算账,数字机一部大概1100元左右,服务费每年400元左右,其它部分就是入网费,大概1000元左右。

  1991年,汉显寻呼机在北京出现,陈树巍又赶了一次时髦,花了4000多元买了一个,“除了机器费用和服务费,也有1000元左右的入网费。”陈树巍看着躺在抽屉里的寻呼机有些疑虑,“现在寻呼台都没有了,机器也成了摆设,入网费不知道能不能退回来?”

  数字

  150万用户交了入网费

  中国无线电局工作人员介绍,1995年,北京寻呼机用户达到150万人,其中汉显用户50万人,数字机用户100万人。在这个阶段手机出现,寻呼机市场受到一定影响。当时注册的寻呼台多达100多家,寻呼机价格也一路下跌。很多寻呼台把入网费降到几十元,甚至免入网费。1998年,北京寻呼机用户数到达顶峰,一共320万人,其中汉显机用户为110万人,数字机用户为210万人。此后,寻呼机用户开始下降,到2000年,只剩下200万人。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人都是冲着这个行业的暴利而来,像摩托罗拉的中文寻呼机至少三千元。一年服务费数字机少说三四百元,中文机要六七百元,全国联网寻呼台收费更高。一个拥有1万台寻呼机的寻呼台,仅服务费每年就会达到400多万。

  北京市寻呼协会的统计,1999年北京市注册的大小寻呼台有167家。2000年底,数字缩减为113家。不少人的呼机号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更换了两三次。1999年底,北京市寻呼行业管理协会曾公布了一个行业公约:数字机服务费,本地网自动台为120元/年,人工台为180元/年,全国联网的自动台为120元/年,人工台为240元/年;汉字机服务费,本地网为480元/年,全国联网为540元/年。然而这不过是一纸空文,在激烈竞争中,许多寻呼台的汉字机服务费每年只有300元。

  回应

  用于网络建设无法退还

  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收取的入网费已无法退还。在网络建设初期,系统不完善不健全,为了弥补网络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成本,向用户收取一定数额的入网费。用户的入网费一部分是享受寻呼机、手机等电信业务,同时一部分资金作为电信建设使用,这些钱是对电信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解决办法,资金主要用于网络建设以及布线、产品研发、技术更新等。

  寻呼机的入网费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收取的,随着用户数量增多、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成本逐渐收回,资费的价格也不断下降。同时,随着手机这样更先进的通讯方式的出现,导致用户对寻呼机的使用不再迫切。另一方面用户数量大幅减少,很多的寻呼台不能维持正常运转,最终倒闭。寻呼机的消失属于时代进步的结果,入网费已经投入到网络建设等方面,因此不能将入网费退还给购买寻呼机的用户。

  说法

  退还入网费有法律依据

  北京展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认为,虽然有一部分用户是因为有了新的通讯方式而自动放弃使用寻呼机,但是仍有部分用户是因为寻呼台消失而得不到相应的服务,并不是因为用户主观意愿改变导致的结果,因此寻呼机用户可以要求退还入网费。另一方面,虽然收取入网费有当时的特殊原因,但是消费者没有义务为制度或是建设的不完善买单。

  《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用户在非自愿失去相关服务后,属于合同被解除,同时,公平性也受到侵害。

  用户与寻呼台之间在买卖时就形成了合同的事实存在,只要用户能够提供出当时购买寻呼机的依据,比如机器本身、入网凭证等都可以作为证物,只要能表明事实关系存在,并不一定单指文字合同。同时,要求退还入网费也要考虑到诉讼时效,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两年,如果在此期限内,要求退还是有法律依据支撑的。(记者 赵喜斌)

【编辑:段红彪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