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抢滩手机支付 提升服务能力是拓市关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运营商抢滩手机支付 提升服务能力是拓市关键
2009年06月03日 14:46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手机支付是一项便民的增值服务。对运营商而言,市场前景可期。在手机支付领域的竞争中,运营商面临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竞合考验,盈利模式是关键

  手机支付这项火热的增值业务在3G时代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5月底相继在上海正式开通了基于3G的手机支付业务。欲力拼全业务竞争的中国移动自然不会落后,其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中国移动计划于今年年底或明年2月份推出手机支付业务。

  目前在上海,中国联通的用户可以拿手机当公交卡使。而中国电信“移动支付”是基于天翼3G业务,目前可提供订购电影票、预约看病、缴纳水电煤费用等服务,6月还将推出手机银行。

  对于手机支付领域的这场大战,相关人士认为这是中国电信运营商真正开始从产业竞争向消费市场竞争转变,而在这场转变中,运营商面临支付产业链上包括金融企业、设备商、终端厂商、事业单位、商家等多个环节的合作和竞争的考验,解决服务和盈利模式是开展是否顺利的关键。

  运营商逐鹿手机支付

  外出乘车、购物消费,不用再带零散的硬币和现金,兜里只需揣一部手机就能“刷手机”买单,对消费者来说,这的确有不小的吸引力。

  最早开始涉足手机支付业务的是上海联通,他们推出可以刷公交卡的手机,用户乘坐公交车、出租车的时候可以直接刷手机付费,接下来上海联通还计划和一些银行合作,将来用户逛超市、买演出门票都可以实现手机支付。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电信推出的基于天翼3G的“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业务是中国电信基于天翼手机应用平台推出的一项新型电子支付产品。客户可以通过短信、WAP、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利用电信账户、支付卡、银行卡等多种支付账户,提供账单支付、手机充值、公用事业费缴费、订购商品服务、自助金融、刷手机消费等手机自助支付服务。

  上海移动也透露将推刷卡手机,去麦当劳、星巴克将很快都可以“刷手机”买单。据上海移动方面介绍,集成有支付功能的SIM卡在未来两个月内可望实现量产。

  三家运营商相继宣布推出手机支付业务,很有点“互别苗头”的味道。其实,对手机用户而言,手机支付是一项便民的增值服务,而对于运营商而言,手机支付的市场前景可观。最新的行业分析调查报告称,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9.74亿元,从2006年到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40%。

  以手机支付切入增值消费市场

  对于3G商用初期的运营商来说,3G规模能否扩大,关键在于能否推出足够多、且有足够吸引力的3G业务来发展用户。

  实际上,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个性化的消费、差异化的业务是3G时代不同于2G的最大地方,能够把握住这一点,对于运营商赢得消费市场的竞争,进而粘住用户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运营商怎样才能找出一个切入点,把3G的通信优势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呢?

  或许手机支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3G开展得好的日韩等国,85%以上的消费者都在使用手机支付,这个比例和3G用户的覆盖率大体相当。

  “这将是我国利用手机载体推行家庭账单电子化、手机支付便利化、账单通知信息化服务的一个里程碑。”对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推出国内首创使用电信手机进行各类账单推送式支付的服务方式,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池晓彬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手机缴费功能使手机从原来单一的通讯工具衍生成为一种新的支付工具和账单载体,手机电子账单和支付,极大方便了市民“随时、随地、随身”完成账单支付的需求,也契合了当前IT前沿技术的“便捷、节约、环保”的发展趋势和服务理念。

  增强服务带动伙伴兴隆

  手机支付产业链涉及的环节复杂,这不仅是因为手机支付需要金融、终端、设备等的支持,而且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消费者紧密相连。当然,手机支付的“手段”也及其多样,包括“刷”、短信、语音等。可以说,在基于NFC等技术及短信、WAP等应用的基础上,手机支付的业务形态还将衍生出更多“变种”。然而,对于众多潜在用户而言,这种业务形态上呈现出的散沙状并不利于手机支付的市场推广和普及,甚至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很诧异和难以搞明白的模糊认知。

  那么,手机支付如何保证各个环节积极参与到产业链中来,又能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据悉,此番和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合作的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双方将更加紧密合作,创建银企合作的上海合作模式。”

  业内人士表示,手机支付能否飞入寻常百姓家,能否获得快速、广泛的普及,还需要产业链各方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多一些能发挥产业链合力的合作,提升手机支付便捷日常生活的服务性。席大伟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