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买到4000元手机?专家:买手机小心消费陷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400元买到4000元手机?专家:买手机小心消费陷阱
2009年08月27日 09:38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消费陷阱

  如今,手机市场的“高仿之风”越刮越猛,高仿手机卖得也越来越火,但是出现的消费纠纷也越来越多,不少奸商利用这种手机谋取暴利。

  有的消费者虽知道是高仿机,低价购买后没用几天故障就频频出现,维修无门,几百元相当于扔进了水里;还有一些消费者被不法厂商蒙骗,花了正品的价格却买了部高仿机,欲哭无泪。

  诱惑:真机4000多元仿机400元

  所谓高仿机,就是高度仿造的手机,实质上就是无视知识产权的假冒手机。这些高仿机几乎和真机一样,做到了难以分辨的程度,连开机时的声音、开机后的界面都和正规品牌手机一样。有些高仿机甚至还能输入验证序列码。

  这类手机受到市场热捧也有一定原因,不少消费者对原版的高价觉得难以企及却又喜欢这款手机的外观;还有的消费者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乐意花上几百元去“显摆”,还有些学生或者追求高性价比的用户也会选择此类机型。

  高仿机所仿效的主要对象是售价高昂的大品牌高端手机、奢侈手机、天价手机,特别是新上市的旗舰机型;其次则是大品牌销量十分大的中端价位手机。记者在电脑城、大沙头等手机市场看到,这些高仿机价格低得惊人,比如三星伯爵手机、苹果iphone以及诺基亚N96等高档手机,真品价格多在4000~6000元,而这些手机的“仿真版”却只有几百元。

  陷阱:外观不错操作很差很难保修

  虽然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且不评价高仿手机涉嫌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消费者抱着一种明知而为之的心态去购买,固然不值得提倡。但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看,所谓高仿手机其实有很多消费陷阱,消费者购买后也并非能用得舒心。

  其一,质量差很多。很多高仿机吹嘘自己能1:1高度仿真,但实际并非如此。虽然外观差不多,但手机的做工以及操作系统比真品其实要差很多。某消费者王先生花500元购买了一款“山寨”版苹果iphone手机。购买当天,王先生并未开机试用,待回到家后,他便发现手机音乐播放器无法使用,耳机也听不到声音,而且手机的原配电池使用不到1小时就自动关机了。

  其二,很难保修。这类手机在保修期内一旦出现性能故障,很难享受“三包“服务。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时已经知其为“三无产品”,心头虽有疑虑,但经不住销售商“可退可换、保修3个月或半年”等口头承诺,也就忽视了售后服务问题。但实际上多是空头支票,许多高仿机的保修期最多承诺保修3个月,有的不到承诺的期限就找不到人了,售后还是要自己处理。

  其三,被骗话费。很多高仿手机内置了恶意扣费软件,手机也会像电脑一样,沦为黑客控制的“肉鸡”。不法厂商往手机芯片上植入了一些扣费程序后,他们就可以像黑客一样,通过GPRS网络让手机用户每月扣费消费。

  一些不法商家甚至会是以蒙骗的方式直接把高仿机当作真品卖。据记者了解,这些手机仿冒程度达到了95%以上,不但外形一模一样,就连功能表等操作界面都一样,如果不是行家,还真很难分辨出来。

  为了蒙蔽消费者,有的商家还会玩弄“偷梁换柱”的把戏,消费者挑选试用的时候是真机,而付款后拿来的却是高仿机。

  鉴别

  真手机“天衣无缝”

  假手机接缝松动

  看做工。比如外壳的各个接缝处。真品手机的各处接缝间隙均是十分均匀,而且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仿真手机的间隙开口显得比较大,而且用手轻轻按压就会感到有松动的迹象。还比如外壳工艺处理上,真品手机一般光泽度极好,烤漆面均匀光滑,手感细腻。而仿真手机则漆面不均匀,手感有毛刺,外壳的某些部位还出现了轻微的锈迹。

  仿真品的铭牌印刷得比较粗糙,字体笔画不均匀,质量较次。

  摸键盘。手感方面,仿真手机的按键大多不能很好地保持在同一平面之上,而且手感也显得比较生涩,手感极差,不仅难以定位,而且很容易发生错误操作。而真手机就较少出现这些问题。

  听声音。真品手机一般声音很纯,没有任何杂音,而不好的高仿机则是声音很大,没有那么纯,感觉有杂音,容易出现破音。

  装软件。如果是智能手机,可以临时用一个免签名的软件(如Ucweb)在机子里安装一下,不能成功安装则是高仿机,不支持Java下载的也是仿真机。如果验证非智能手机,安装软件不好办的话,那就安装主题,一般的高仿机基本上不能安装主题。

  配件不能忽视。配件也是高仿的,比如诺基亚电池,真品的防伪标签颜色偏红,立体感十足,其字体非常清晰。而仿制品的镭射标签则偏绿色,立体感较差,其上的小字体模糊不清。薛松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