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无聊经济” 社交手机无线互联网粘性几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源于“无聊经济” 社交手机无线互联网粘性几何
2010年04月21日 09:4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操作系统商微软正式发布首款自有品牌手机kin,该机主打“社交”牌,强调传统PC上的SNS功能。无独有偶,诺基亚也在上周发布了三款主打社交功能的手机。除了这两家巨头,三星、索尼爱立信,国内的TCL和金立都以“社交”为噱头,推出了相关产品。

  是什么让巨头们达成了共识,同时进军还没有经过市场考验的社交手机市场?移动互联网领域亟待新的应用亮点,SNS社交网络在PC上的成功,在于让钟情于“停车”、“偷菜”的粉丝们粘上了互联网。于是,巨头们都想把它放到手机上试试,让粉丝们也粘在无线互联网上。

  两巨头引爆社交手机市场

  Facebook、开心网、Q Q农场,通过一些简单的小应用,让你和朋友们联系得更紧密,将互联网和真实社交圈结合得更紧密。如今,这种让学生、白领们自发结成“偷菜群”的小玩意,同样让手机界的巨头们欲罢不能。社交网站在他们眼中,已然成为了继导航、音乐之后,又一项杀手级的无线互联网应用。

  北京时间4月13日凌晨,微软正式在旧金山发布了他们的Pink项目手机产品,并且将他们正式命名为“K in”系列产品,这同时也是软件巨头微软首款自有品牌手机。值得注意的是,手机智能操作系统巨擘微软并没有为“kin”搭载智能操作系统,功能方面主打的是目前十分火热的SN S社交网络。同样因为“非智能”,K in无法下载安装应用软件,几乎所有数据都自动上传储存在K in的服务器,从任何计算机上网登入个人K in账号,即可浏览分享数据。

  无独有偶,在“kin”发布的同一天,诺基亚发布了三款新型终端———诺基亚C 3、诺基亚C6和诺基亚E5。诺基亚市场运营全球负责人A nssi V anjoki明确表示,诺基亚C3、C6和E5就是为社交网络而设计。

  社交手机迈向专业化

  所谓社交手机,指的是支持时下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服务,用户透过手机的一键式界面及综合电话簿功能,可随时登录自己的社交网络账户,随时随地透过手机上传个人图片,个人近况,或张贴新的留言。

  事实上早在两大巨头投下重磅炸弹之前,社交手机已经出现。

  2008年,由香港和记电信下属“3”公司定制、夏新代工的IN Q 1便是全球首部以社交为主打概念推出的手机,而该机更是在M W C 2009上荣膺08年最佳手机。不过当时开心网影响力有限,Q Q上也没有农场,社交网络仍很陌生。

  2009年,索尼爱立信在夏季新品发布上推出的四款内置了移动“开心网”软件的手机,实现了本土社区交友网络的移动化。自此之后,包括国际品牌三星、摩托罗拉、H TC(宏达电),国内品牌金立和TCL,也都开始推出相关产品。

  与微软、诺基亚新品不同的是,上述品牌手机的社交网络功能只是附加卖点。但kin和C3等机型则彻底“宣称”,自己因“社交”而生。此外,微软和诺基亚的新品还不谋而合地为社交手机下了相近的定义———除了强大的社交网络功能外,其他功能相对简单,另外还拥有一个便于快速输入的Q W ERTY全键盘。

  软硬结合的盈利模式

  社交网络到底能为手机行业带来多大的市场?由于一切才刚刚起步,很难有定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开始关注无线互联网市场,社交手机已然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手机咨询公司战国策分析师杨群分析称,社交网络服务源于“无聊经济”,许多人靠其来打发时间。因此,相比导航、音乐下载等功能,反倒更能保证用户长时间停留在网络上。

  至于盈利模式,杨群认为目前互联网上的SN S社交网络服务多靠对用户的精准定位,继而投放各种形式的广告。这种模式可以移植到社交手机上,继而由网络服务提供商和手机厂商进行分成。

  “此外,手机品牌还能赚取硬件销售上的利润。”杨群称,主打社交网络的手机因为功能配置较简单,售价自然不会高,与大多数年轻消费群的消费能力相匹配。每卖出一台社交手机,便意味着打包出售了一部终端加一套服务,这点与传统互联网上的社交网络服务有很大区别。

  不过这并不代表社交手机市场必定一番风顺。“如果有电脑在身边,相信更多人还是喜欢用电脑来登录社交网络服务,毕竟屏幕更大,输入更方便。”杨群认为,目前的社交手机只是PC社交网络服务的有益补充,感兴趣的只有“铁杆粉丝”。如何进一步扩大销售面,还要再动动脑筋。

  (方南)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