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手机频出“质量门” 消费者求解无门盼监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品牌手机频出“质量门” 消费者求解无门盼监管
2009年09月03日 17:15 来源:通信信息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手机市场又度过一个消费高峰期,但与红红火火的促销让利和销售业绩相比,近期因手机消费产生的维权纠纷又有冒头迹象,手机质量令人堪忧。据了解,截至目前,多款手机先后上演“质量门”,不仅有“座上常客”山寨机,连品牌手机也接连出状况。据《北京晚报》报道,因为容易出现错别字,康佳C602手机等被北京工商局责令退出市场。无独有偶,《劳动报》日前曝光了“上万元手机质量有缺陷,摩托罗拉售后不承认”事件。另外,诸如诺基亚、三星都上榜过“质量门”。

  如此问题伤透用户心,而跟不上的售后服务更让用户无可奈何。如何让自己的爱机远离“质量门”成为百姓关注焦点,如何解决消费者求解无门的现状亟待监管部门出手。

  手机频出质量问题成用户抱怨重点

  长期以来,在林林总总消费投诉处理中,因手机质量问题而引发的种种消费争议一直居高不下。更关键的是,品牌机也时常出现问题。中国新闻网消息,福州用户陈先生日前花费数千元买来的诺基亚N97,一个半月内换了四台,均出现同样的手机振动器无法振动问题。而诺基亚厂家却冷淡处理,在陈先生强烈投诉下只同意更换手机,对于手机质量问题无任何解释。对此,陈先生表示:“我已经换了四部手机,而且出现的都是同样的问题,再换下去还有意义吗?这样的质量问题,我怀疑是产品出厂本身携带并普遍存在的!”

  而针对日前“iPhone手机屏突然自爆,碎片溅伤用户眼睛”一事,腾讯科技在向广大网友的调查中,有七成网友表示担心iPhone手机的质量问题;六成网友表示出现这种状况后,不会购买iPhone手机。

  这些质量问题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有经济上的,也有心理上的。消费者不禁发出感慨:“真想不到,知名的品牌手机,质量保证竟也如此脆弱。”

  品牌机售后服务让人无奈

  新买的手机老出故障,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质量问题让人心烦,售后服务让人无奈。

  据《南方日报》报道,近日,接到用户陈小姐投诉称,她不久前在苏宁电器购买了一台三星手机,谁知用到第6天晚上便发现该机导航键翘起并有脱落的趋势。陈小姐把手机交回苏宁处理,对方在长达一周的时间都未给予任何答复。万般无奈之下,陈小姐分别致电到苏宁和三星售后服务部催促,得到的答复却是:手机外壳不在保修范围,要求其支付120元的维修费。

  新民网转载《劳动报》文章,则曝光了“上万元手机质量有缺陷,摩托罗拉售后不承认”一事。据了解,用户向先生今年7月13日在网上定购了价格为15888元的摩托罗拉AURA月亮宝石版手机,在付款试机后发现手机的上盖有问题,屏幕边缘也有漏光的现象。故向先生立即与摩托罗拉售后部门联系,并于当天下午就把手机送到了维修站进行检测维修。一周后,维修站给向先生的答复说手机经过检测没有问题,不给换机。随后向先生又多次与售后和厂家联系,仍被告之检测工单已经出来了不予以换机。对这一结果向先生感到非常不满,他认为自己购买的是价格高达15888元的高端手机,自己又花了200元把手机发到北京检测,就是希望摩托罗拉能认真负责地为手机质量问题进行检测,而不是如此敷衍了事。

  另据相关媒体报道,福建东山县的黄先生打电话向厦门工商部门投诉说,今年7月18日,他花了1776元购买了厦门某商贸公司在网上出售的一款手机。收到货时,黄先生却发现手机卡插槽有问题。他向商家反映后寄回检查,没想到两天后,商家却以“属人为损坏”为由拒绝处理,不予保修。

  以上种种问题怎不叫消费者心寒?品牌手机如此这般怎样让人信服?假如同一个品牌接二连三出现质量问题而不引起重视的话,那么其辛苦树立的品牌形象和口碑将在这些事件之中逐渐被消费者所唾弃,对用户冷淡也必然激起用户对企业品牌的冷处理,这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也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严格把好质量关并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才是良策。

  手机监管莫等闲

  当发生手机质量问题时,专家指出,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仍存在“不明确、不了解的情况”,举证难也是消费者苦恼的问题之一。对此,消协提醒:在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后,要及时找商家协商或向有关部门投诉,在提出退货、换货、修理方面的要求时,还需要重点掌握“三包”等问题;消费者在拿到发票时,一定要核对开票日期。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韩华胜则呼吁,应重视消费者售后服务和满意度的影响,作为售后服务打造品牌的重要环节,手机厂商应全力为消费者提供放心购买、放心使用、放心维修的手机使用环境。

  与此同时,调查发现,良莠不齐的手机维修市场隐藏着“欺骗”、“销赃”等多种隐患,至于维修手机时漫天要价、偷梁换柱更是“家常便饭”,随之而来的,监管真空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既然降低手机准入门槛,就应该提高对产品的监控力度,这样才能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本报记者 张颖洁)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