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市场难救日系数码相机“四巨头”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2009年中国市场难救日系数码相机“四巨头”
2009年03月12日 16:1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5日,中国权威研究与管理咨询机构赛迪顾问在“2009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上发布的《2008-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很多数码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了较大的挑战。根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销售量达到923.4万台,同比增长8.0%,销售额达到183.1亿元,同比增长2.2%。

  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前5名分别为佳能、索尼、三星、尼康和奥林巴斯。

  除了三星,这5家电子产业巨头中有4家都是日本企业,它们今年的日子都很难过。

  先看佳能。截止到2008年底佳能的财显示相机业务销售额比上年减少9.6%,营业利润同比减少38.9%。数码相机的销量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受日元升值的影响及袖珍机型的平均销售单价比上年下跌了约20%,收益出现恶化。

  佳能高管预计2009年第一季度可能出现亏损。据《日经新闻》报道熏佳能公司董事总经理Osawa表示,日圆升值超过预期,该公司1-3月可能出现亏损。

  据国外媒体报道,佳能总裁御手洗富士夫对媒体表示,经济状况恶化对佳能的影响非常之大,不幸的是,公司没能在经济衰退中独善其身,假期销售结果令人失望,2009年全球数码相机市场将会更加黯淡。

  再看索尼。索尼近日发布的预亏财报显示,公司将出现14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在截至3月31日的财年(2008年4月-2009年3月)中将净亏损29亿美元。据日本媒体称,索尼亏损原因是由市场需求疲软、日元升值带来的利润率下滑所致。

  对全球第二大照相机制造商尼康来说,情况同样不妙。

  外电报道说,尼康日前宣布,在3月31日结束的年度,净利大概会比上年前减少68%至240亿日元,营收可能会短少10%至8600亿日元。

  尼康公司认为,造成本期财务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形势的低迷,高价格的高端机型出货减少,再加上日元升值以及产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因此营业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

  另一个电子巨头奥林巴斯近日发布的该公司2008年第四半期的连结财务报告显示,奥林巴斯公司本期销售收入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0.5%,营业利润同比下降67.3%。其中,数码相机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5.9%。销售数量及产品价格下滑是造成财务表现不佳的原因。

  目前,日本各数码相机产业巨头都把应对金融危机的路径一致地指向了中国市场。佳能日前对媒体表示,正在努力向日本总部申请更多对中国市场的支持和优惠措施。“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佳能影像信息消费产品事业本部长真荣田雅日前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市场将成为佳能的增长“引擎”。

  而据报道称,索尼已经把中国市场作为仅次于美国市场的“第二大海外市场”,按照索尼公司的预测,2010年索尼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将突破100亿美元并实现战略盈利。

  但据赛迪顾问等机构认为,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虽说是将继续扩大,但市场增长速度将会明显放缓。首先,中国数码相机出口的主要国家欧美地区,由于经济不景气,需求将会极大降低,从而使得数码相机出口受到抑制。其次,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使得主力品牌厂商,纷纷调低了市场预期,因此在市场推广力度上将会大大减少。第三,由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消费者将紧缩开支,对数码相机的购买需求降低。此外,拍照手机和其他具有照相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也对数码相机造成较强的冲击力。

  同时,来自韩国的三星和国内的爱国者等品牌对日系数码相机企业的“中国梦想”也带来了相当的麻烦。近日国产数码相机销量首超日本品牌,成为国美销量第一的消息引起全社会关注。据报道称,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国美公布的2009年1月份北京数码相机销量,国产数码相机爱国者T60的销量跃居第一。

  赛迪顾问的数据也表明,国内品牌爱国者通过其价格优势、品牌宣传和一些行业市场的地位,从2007年销量市场第9名的位置,迅速提升到2008年市场第7名的位置,并成功超越三大日系品牌松下、卡西欧和富士。该报告指出,爱国者在各个数码相机品牌中表现突出,市场同比增长速度尤为惊人。

  2009年对日系数码相机巨头来说,要从中国市场捞回面子难度不小。(赵垒)

【编辑:王峥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