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态度明确 今年空调价格很难再继续下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企业态度明确 今年空调价格很难再继续下降
2009年02月27日 16:30 来源:中国企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记者获悉,因受到前期的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市场销售直线下滑,许多空调企业也都卯足了劲参与到即将拉开的空调旺季销售大战。不过,一位不愿署名的国内空调企业销售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多年来价格战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角,随着行业发展成熟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性化,短期内的降价促销已经很难提振销售,企业并不愿意一味降价销售。

  工厂观点:降价不是主旋律

  奥克斯空调营销总经理杨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善打价格战的奥克斯,已经全面转型价值战,降价绝不是现阶段拉动国内市场销售的好办法。

  杨军告诉记者,如果企业一味降价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错觉,经济形势不好企业应该还会继续降价,那空调就等等再买。所以,降价对于刺激空调销售反而会起到负面影响。最关键的是,企业手上并无太多的降价空间。此前原材料价格下降,企业将很多资源都用于终端促销和售后服务。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志高空调公关部长黄通华。他认为,价格不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向和企业竞争的重点。特别是对于一个相对成熟的空调业,价格绝不会暴涨暴跌。黄通华也向记者表示,不排除一些中小企业会在价格上做文章,但这不会影响到整个行业今后的走势。

  海信科龙品牌传播总监宋红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海信一直坚持“技术立企”发展战略,不倡导、不发动价格战。2009年我们会通过提升产品档次来赢得市场和消费者。

  此前,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在出席格力与大金跨国合作签字仪式发布会时向媒体表示:格力作为行业老大,不能首先挑起价格战,因为格力降价会造成同行的恐慌和抛售。

  记者了解到,许多企业在不降价的同时,也在寻找刺激消费的突破口。杨军向记者透露,今年奥克斯将继续坚持健康空调的方向,并形成央视、地方卫视和专业媒体立体宣传网络推动。3月份为配合健康空调新品销售,奥克斯将与湖南卫视共同策划一档在全国38个城市启动的大型互动栏目,该栏目将比此前“蒙牛酸酸乳”影响更大。而黄通华则向记者透露,志高则将根据区域市场的实际情况,推出优惠消费者的促销活动和推广。

  商家观点:以降价拉动需求

  每年3月中旬才会全面启动的空调市场大战,却因苏宁、国美两大家电连锁企业提前在2月份便分别抛出30亿、1000亿元的空调采购大单而提前打响。

  记者透过苏宁与国美两家企业发给媒体的新闻稿件中看到,作为国内专业的家电零售企业,两家要推动空调降价的目标非常清楚。苏宁在对外发布的《2009中国空调行业白皮书》中指出,已连续5年涨价的空调业,将在原材料成本下降、高位库存、出口萎缩、部分渠道抛货套现、现金需求的多重压力下降价,全年降幅将超过30%。

  而国美体系下的国美、永乐、大中、三联四大品牌将向空调厂家抛出金额高达100亿元的采购大单。由于采购量大,签约厂家表示将给予国美更优惠的价格支持,届时国美的空调售价将比市场同等产品低300—1100元左右。国美副总裁李俊涛还认为,2009年空调市场必须以高质低价来激活市场,国美已同空调厂家达成协议,以价格战来拉动需求。

  不过,对于苏宁、国美通过抛出大额采购订单从而迫使空调企业联合降价的行为,业内人士则指出,这些卖场的降价多为阶段性促销行为,降价品牌与型号都有明确规定,多是厂家向卖场提供的定制机型,并非出于厂家自身的降价行动,不会掀起行业性的价格大降。

  对于此前市场上再度出现的低于千元的空调,一位企业负责人透露,这连产品的制造成本都不够,卖一台亏一台。

  专家观点:价格会理性调整

  空调价格到底是涨是降,企业和商家都具有发言权,但最终走势还有赖于市场给出答案。不过,业内资深评论员张彦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外销下滑已成定局,但内销会保持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张彦斌根据其掌握的行业情况判断,价格会主导今年空调市场的竞争。他认为空调价格会波动的原因在于去年的企业库存消化并不理想,加之消费者对于经济走势的担忧会影响购买力。

  从原材料成本的角度来看,随着铜、钢铁、塑料粒子等一批主要零部件的价格下滑,空调成本会出现10%—15%的调整空间。张彦斌特别指出,原材料下降为企业的市场降价留足了空间。但谈到哪些企业会率先降价时,张彦斌认为,海尔最先降价的可能性很大,因为海尔去年的“零库存”管理体系使得其没有库存压力,因此存在很大的降价空间,企业完全可以灵活调配。

  而对于美的与格力两家企业,张彦斌则认为,美的降价的可能性则大于格力,毕竟一直以来美的空调以灵活多变的营销手段著称,其近年来又一直推行“主动出击”的市场战术。

【编辑:刘霏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