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60年的十个发展经验:融入大局改善民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通信60年的十个发展经验:融入大局改善民生
2009年09月28日 14:53 来源:通信产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949年,新中国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接收中国邮电事业时,全国仅有城市市内电话31万门,其中人工电话10多万门,各省会和大中城市之间的电信联系主要依靠无线电台。全国除沿海个别县城有电话外,90%以上的县没有电信设施。

  经过“一五”时期的大规模建设,至1957年底,全国已建成国内长途有线通信网,新建和扩建了北京等25个城市的自动电话设备,使全国2000多个县城基本上有了市内电话,并对原有市话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通信质量。

  不过,在东西方冷战和技术封锁的大背景下,受到总投资较少、发展多次被政治运动打断的影响,至1978年,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并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78年,我国电话普及率为0.38%,交换机为368万门,而美国早在1895年电话普及率就已达到0.5%。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市话和绝大多数长话需要靠人工接续,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还在使用原始的手摇话机,技术装备比发达国家整整落后二三十年。从1949年到 1978年,我国对电信业的总投入只有60亿元。

  1978年后,随着对通信事业的定位从专政工具转变为为社会经济服务,在初装费、利用外资等政策支持下,我国通信事业开始了大发展。从1978 年电话普及率仅为0.38%,到1990年的电话普及率1.1%,到1995年的电话普及率4.66%,再到如今,我国电话用户数突破10亿户,跃居全球之首。

  60年,一甲子,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建立在祖国经济腾飞的基石之上。而在今天,迈过3G门槛的中国通信业,正在逐渐由追赶者转变为共舞者。新时代的中国,在新的起点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通信业也是如此。

  经验1:融入大局 改善民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1979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七次全国邮电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邮电通信是社会生产力”的观点。针对当时通信能力已不适应国家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形势,自1980年起,通信业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收取初装费、引进国外市话技术装备免费、三个倒“一九”等政策,完成了行业发展的原始资金积累。20世纪末以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通信业也开始推动自身向现代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经验2:坚持自主创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在自主创新上开展了大量实践。比如,1964年,邮电部就组织研制600路微波、600路载波以及配套设备。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采取了“大胆引进”和“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思路,期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的差距。通信业在这个过程中坚持自主创新,目前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光通信、数据通信等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国提出的TD-SCDMA成为全球3G三种主流国际标准之一。

  经验3:以规模经济促发展

  1958年,鉴于当时中央国营工业企业纷纷下放,邮电部也仓促向国务院提出了把邮电企业下放给地方政府,全国完整的通信系统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建设无计划、通信无秩序、指挥不力、调度失灵的严重混乱。此后,我国通信业在发展中一直注重通信事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比如,2004年前后,发展农村通信也成为中国移动“新客户、新业务、新话务”三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用户占到了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约50%市场份额。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