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说:“网上打黑”别成舆论监督屏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IT新闻
    媒体评说:“网上打黑”别成舆论监督屏障
2009年12月21日 08:41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央视近日发出“网络也要打黑”的声音(12月20日《经济半小时》)。但网民对此多是“说不”与质疑,这是为何?   按理,黄也罢,黑也罢,都是社会的毒瘤,都必须打击扫除。但是,网上扫黄与“网上打黑”有很大区别。黄者,人们一眼就可分辨。扫黄,既得人心,也净化了网络。此次相关部门提出扫黄,获得民意广泛支持就是证明。   但是,“网上打黑”就应持慎重态度。对“人肉搜索”这样的“网上暴力”,以及央视此次披露出的“5万元可以左右法院判决”的网上交易,打击此类网上黑恶势力,为的是保护真正的网络言论自由。然而,有些人提出的网上打黑,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对陕西假虎案,网上形成了追根究底的气势,一度被某些人说成了“可怕的力量”;对于南京周久耕案,以及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那个“替谁说话”的批评,也有的官员感觉“相当可怕”。假若这些网络监督也被视作“网上黑社会”的话,恐怕是颠倒是非。   可以说,网络监督事实上已成为社会监督的有效渠道之一,受到公众欢迎,也引起了中央重视,当然也成为令某些官员心惊胆战的威胁。假若借着“网上打黑”而对网络言论设置重重屏障,阻拦网络监督,那么,窒息的是生气勃勃的民主风气,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监督没有丝毫好处。   笔者所说的“慎重态度”,并非要对“网上暴力”开绿灯,而是指不能把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与某些人所说的“网上打黑”混为一谈,更不能让“网上打黑”成为设置舆论监督屏障的借口。其中,网络全面实行实名制度是良策之一。(亦菲)
    ----- IT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