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构筑健康新生活 健康人居产业论坛杭州论“剑”

2017年11月16日 2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构筑健康新生活健康人居产业论坛杭州论“剑”
    图为大会现场 胡丰盛 摄

  中新网杭州11月16日电(胡丰盛)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这是“健康中国”战略下,许多人的美好愿望。16日—17日,正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健康人居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第九届健康住宅理论与实践国际论坛”上,300余位健康人居产业的单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健康人居的发展方向。

  论坛以“可感知的人居健康”为主题,由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单位共同举办。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国家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 主办方供图 摄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国家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 主办方供图 摄

  论坛同期还举办了首批“健康建筑领先者”认证试点项目授牌、《中国健康住宅二十年》新书发布、中国建筑学会健康人居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国际建筑与建设研究创新理事会健康小镇专门委员会(CIBTG94-HealthyTown)工作会议、青年学者论文发布等系列活动。

  创新实践 共同构筑健康新生活

  “诗意地栖居”是现代都市人的居住梦想。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时代潮流。

  在中国,城市如何发展,房子如何建设,正在成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时代议题。截至2016年末,中国城市数量已达657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4%。大规模、粗放的住房建设方式与日剧高密度的居住条件下,不论室内还是室外,居住环境中影响居民健康的隐患和风险随处可见,如何实现诗意生活,确保身心的健康?正成为社会的热切期盼。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国家住建部原副部长刘志峰说,人在住宅里停留的时间占到生命的50%以上,老人和儿童停留时间更长。“住宅的环境对人体健康地影响不容忽视,可以预见,城镇化进程带来的首次置业以及对高品质住宅的改善需要将是房地产长期发展的动力,健康住宅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刘志峰认为,建设“健康住宅”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利用传统技术材料,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适合人们居住的、健康的生态社区。他强调,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将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力抓手,是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有效途径。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仲继寿 主办方供图 摄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仲继寿 主办方供图 摄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健康住宅建设正取得明显进步与发展。

  1999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提出了建设中国健康住宅的理念,联合了建筑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体育学、公共卫生学和毒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就居住与健康问题开展系统研究。

  2001年,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发布了我国首部《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并于2002年起,探索以住宅小区为载体的健康住宅建设试点工作,截至2017年10月,已经在全国42个城市建设了59个健康住宅试点工程,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试点项目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气候特征区域,试点城市也涵盖从中国的特大城市、大中城市发展和县级城市,为健康住宅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应用,起到了示范、引导、推广的作用。

  标准先行 发展健康好住宅

  建筑,承载生活,记录历史,是时代的生动写照。

  为了将设计师和开发商主导的健康住宅理念转化为以居住者为主体的健康体验,鼓励人们选择健康住宅产品,2016年,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推出《健康住宅评价标准》,并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作开展HiB健康建筑认证项目,希望从产业链的角度进一步推动健康住宅事业发展。

  “建立聚焦于消费者健康的可感知、可测量、可验证的评价认证体系,可以提升建筑的健康体验和感受。”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国家住宅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仲继寿认为,这对于拓展我国健康建筑的服务产业链,践行“健康中国”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国人自古就推崇“以人性为宗”,契合自然之灵气,建筑布局讲究健康向上的风水理念。《黄帝宅经》就云:“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则家代昌吉”。在仲继寿眼里,尽管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推广,我国健康住宅的影响力有待加强。如,我国设计施工图审查重点是建筑安全与建筑节能,还没有将影响健康安全的重要指标纳入审查范围;人们对厨房卫生间的排水卫生性能、排气卫生性能和隔声性能关注不够,甚至成为“习以为常”的“建筑通病”等等。

  他说,令人高兴的是,2016年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

  “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健康’不再是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孤立需求,它正成为住区建设的重要元素与重要指标,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仲继寿说,在“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远的将来,有望真正实现以人的健康为核心原则重构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让“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完)

【编辑:王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