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上海实践坚持中西医并重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上海实践坚持中西医并重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2019年10月27日 2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上海实践坚持中西医并重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中新社记者 李亚南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副主任医师陈丽敏最近很忙。

  社区内不少上班族、学生抽空都喜欢来服务中心享受针灸、推拿等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一位签约了陈丽敏作为家庭医生,经过针灸明显缓解了化疗后双腿活动受限问题的患者,又介绍来了一拨“难友”。

近日,记者探访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之一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马耕平 摄
近日,记者探访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之一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新社发 马耕平 摄

  陈丽敏还入驻了当地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在闲暇时为更多民众提供个性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在西医资源丰富的上海,海派中医也一直独具特色。随着近年来中医药在一些疾病治疗、预防、康复等领域的作用得到更广泛认可,上海市亦致力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95%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有中医临床科室,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门诊服务量和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市中医药服务总量的15%以上。2016年至2018年,上海市中医药事业财政支出决算数从10.2亿元(人民币,下同)升至14.8亿元,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医疗卫生支出增幅近一倍。

  除了骨伤、肛肠、儿科等中医特色鲜明的专科,在一些重大疑难疾病的关键环节,中医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医师吴家良带领团队,探索用中医传统经方对罕见病——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进行治疗干预,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目前,中国LAM在册患者中,有逾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该院接受长期治疗。

  为加强诊断判定和疗效评价,香山中医医院“牵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同开展课题,对中医药治疗LAM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为中西医结合治疗LAM提供更有力的临床证据和数据支持。

  在肿瘤治疗领域,中医理论与西医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也已取得成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介绍称,该医院在肝胆胰肿瘤的治疗中形成了集中医中药、射频消融、介入为一体的“多武器”联合打击模式,并将中医理论与西医物理微创技术深度融合,让许多病人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生活质量。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向记者介绍该院针对肝胆胰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马耕平 摄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向记者介绍该院针对肝胆胰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新社发 马耕平 摄

  陈震强调,中西医结合需要依靠临床研究来持续推进,在此过程中,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亟须加强中医药科技研发,以及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

  当前,中西医协调发展的触角,正逐渐深入基层,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也正进入千家万户。

  为解决区域内医疗机构缺乏中医临床药师,患者配取中药难等问题,上海市黄浦区搭建了中药药事服务平台和“中药云”,各医疗机构共享云上虚拟中药房和智能中医处方系统,有效提升了综合性和基层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水平。

  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的“棍棒操防治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和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督脉灸联合耳穴贴法治疗失眠”,入选了上海市推广的24项中医适宜技术,在数十家社区普及,大幅提升了居民对中医的认同度。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方面透露,为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上海市建立了覆盖高层次、青年、中西医、基层等各种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包括2名院士、6名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11名岐黄学者等在内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中国官方近日发文明确强调,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方针。

  外界普遍认为,中医药的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上海实践”,料将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造福更多人。(完)

【编辑:田博川】

健康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