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一部分死亡病例跟接种疫苗没有关系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专家称:一部分死亡病例跟接种疫苗没有关系
2009年01月20日 14:17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的疫苗会有副作用?”“孩子发热不发热,不量体温我也不好说啊!”……大多数缺乏专业医学知识,又对孩子呵护备至的家长们都唯恐自家宝宝有半点闪失。在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听说记者来了解给宝宝打疫苗的事,不少家长道出了让自己忧心的问题。

  禁忌症了解少

  宝宝状况难掌握

  忧虑

  1

  每个来打疫苗的宝宝身边基本上都围着两名以上的家长。打一次疫苗,他们要分别排上三次队:缴费、打针、填写“知情同意书”及预约下次接种时间。在这份“同意书”上,列有各种宝宝不适合接种该疫苗的禁忌症;如发热、感冒、过敏等,还有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反应。医生必须在家长确认不存在任何禁忌症的情况下,才会给宝宝接种疫苗。

  然而,这道看似安全合理的程序却让部分家长不安起来。已经跟保健站打了一年交道的韦女士坦言,自己现在对“同意书”的内容基本不看,“直接画钩”。因为医院的体检仅限于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听听心脏;宝宝对什么过敏她和丈夫也不清楚,孩子自己不舒服更不会说,“但如果空着不填,就不能给孩子打针。”

  韦女士的担心并非个案。面对出生不久的孩子,很多家长除了能鉴别宝宝是否感冒和明显发热之外,对于没发生过的过敏等反应同样一无所知。“同意书”上的某些内容,缺乏专业知识的家长很难判断。甚至有家长不能确定宝宝今天打的究竟是哪种疫苗,“反正都是防病的,医生说哪天该打了,我们就来。”

  “家长一定要将孩子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建议:“接种时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对于有些家长自己难以确定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家长需如实回答各种问题,如:患病史、过敏史(食物和药物)、上次接种同种疫苗后的情况、新生儿体重、有无先天畸形和先天性疾患以及妈妈健康状况等。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的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北京每年接受预防免疫接种的儿童超过300万人次。中关村医院保健科主任医师张晓萍认为,我国应尽快发展出生儿童免疫系统检测,“孩子出生后建立儿童计划免疫信息系统,为以后安全免疫提供科学依据。”

  糖丸可能致残?

  疫苗副作用添阴影

  忧虑

  2

  服食糖丸(即脊灰减毒活疫苗,简称OPV)可能会导致麻痹?曾经出现过的异常反应病例,成为笼罩在一些家长心头的阴影。

  作为减毒活疫苗,OPV确实会使极个别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宝宝发生相关麻痹病例;但概率极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监测,每服用250万到1000万剂OPV,可能发生一例相关病例。

  然而,疫苗接种为国民健康尤其是儿童所带来的福音,远远超过了这些小概率病例。“接种疫苗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国家免疫计划保护的是整个群体。”梁晓峰说。

  从1978年国家免疫规划实施以来,全国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6种疾病的发病人数共3亿人次,减少相关死亡400万人。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发病下降了99%,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但是,由于宝宝年纪小,接触的东西少,一旦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状况,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疫苗,并进而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从公共卫生角度看,疫苗的安全性是对疫苗自身利弊、可预防疾病的危害性及控制疾病的其他策略综合评估的。

  “在我国,上市的疫苗是经过严格程序生产和检验的安全产品,和国外疫苗执行世卫组织的统一标准”,梁晓峰说。对于幼儿注射疫苗后出现的死亡病例,他表示,在相当一部分此类病例中,疫苗并非致死原因,只是偶合事件。

  在正常情况下,我国2007年出生的儿童约为1600万,而新生儿(零至28天)死亡率为10.7%。。按照这个比例,其中约有17万名新生儿会死亡,即全国平均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

  而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平均每天可能有大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但是,这些死亡病例跟接种疫苗并没有关系,只是偶合事件”,梁晓峰说:“在世卫组织的统计中,乙肝疫苗过敏性休克的反应为100万分之1到2剂。”

  在我国,由疫苗异常反应引起的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主要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受种者一次性补偿。正式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也已从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张棻 实习生 孙环)

【编辑:王赛特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