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卫生服务中心用假药治乙肝还编造假疗效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安徽一卫生服务中心用假药治乙肝还编造假疗效
2009年03月11日 13:40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7日上午10时许,两名男性乙肝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找到淮北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稽查科执法人员,举报位于该市洪山南路的相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涉嫌使用假药。

  经过药监部门执法人员的突击检查,发现该中心有使用假药的嫌疑。目前,警方与药监合作查获涉假药品401支。“该中心已经售出1700多支假药,案值50余万元。”据药监局工作人员称,从现场查获的中心账本看,已有100多名乙肝患者受骗,其中1名患者被骗10万余元。目前,相关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7名涉案人员正在接受警方调查。

  ○举报

  卫生服务中心用假药坑人

  赵某和王某两名患者告诉稽查人员,两周前,他们看了电视播放的“神奇”广告后,慕名来到相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乙肝。一支药水300元,每次最少要输3支药水。

  治疗没有几天,该中心就为两人进行了复检,检验报告显示各种数据明显好转。欣喜之余,两人却发现不适症状丝毫未减轻,他们又分别到县人民医院和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检,结果各项数值异常,不仅未见好转,反而有加重之势。

  短短10多天的治疗,两人已分别花去了5000元和7000元。正准备放弃治疗,6日傍晚,赵某和王某又分别接到该中心打来的电话,提醒他们复查和治疗。由于两人既没有病历,也没有医疗花费收据,为了维权取证,7日上午,两人在家人陪同下,来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举报。

  ○突袭

  受害患者堵住“医护人员”

  药监局执法人员意识到问题严重,决定由两位患者配合,进行突击检查。当天下午3时,患者赵某和王某,来到相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等里面的“医护人员”拿出几支药品准备为他们输液时,王某悄悄拨通了执法人员手机。

  执法人员迅速进入大门,这时门口一个红衣女子用手机大声喊:“快点!有人冲进去了!”等执法人员冲到治疗室,只见两名患者正和其家人死死守着房门,不让屋内的两男三女医护人员出来。

  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一直负责为患者开处方的广西人保持沉默,经查,此人没有行医资格证。患者王某将抢下来的一支药递到执法人员手中。这支药品标示为吉林省辉南辉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090120的“抗乙肝蛇毒转阴注射液”,经查询,上述药品的批准文号与其品名及生产企业名称均不相符,涉嫌为假药。

  随后,执法人员又与该“药品”标示的生产企业进行联系,该企业明确表示其从未生产过上述“药品”。

  ○罪证

  病历记录百余受骗患者

  经过细心地寻找,稽查科长李涛在隔壁治疗室的长条沙发下看到了一个厚厚的牛皮本,打开一看竟是“病历登记簿”。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断结果、用药情况等信息,总共有23页。

  看到执法人员找到记录本,沉默的广西人猛然撞开守在门前的两名患者,拼命地向外狂奔。最后执法人员王栋梁和患者王某追了约1公里,才将此人在一条巷子内截回。

  经执法人员初步统计,该中心共使用涉案药品1700余支,受害患者高达一百多名。据患者自述和该单位所开的处方证明,涉案药品每支的使用价为300元,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由于案情重大,执法人员现场报请领导批准后,与市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将该案移交市公安局相山分局调查处理。

  ○深挖

  伪造“好转”报告单

  3月7日下午,相山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接案后,立即投入调查。

  经过问讯,涉案人员逐渐明朗,那名在门口望风、报信的红衣女子是主犯,当晚,这名庞姓的广西女子就从出租屋逃逸。通过摸底寻查线索,次日上午,民警们在市内一家宾馆将其抓获。连夜讯问后,民警们得知了有一批药物被寄放在7路车终点站附近的一家打字社内。

  3月9日上午,警方和药监人员一起赶到这家打字社,当场查获345支“抗乙肝蛇毒转阴注射液”。在现场,药监人员还发现,相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的检验报告单,均是从这家打字社的电脑里直接输出,只是在姓名一栏换上了不同的名字。

  “百余名患者在用药后,检验报告单出奇一致,都显示‘好转’。”办案民警告诉记者,该中心为患者提供的这份统一的检验报告单中的参考值,本身就漏洞百出,但是就是这样一张单子,却蒙蔽了很多朴实的患者。

  -惊人账单

  受骗患者最高花10余万

  “该涉嫌使用假药的单位,是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合法医疗机构,受骗患者中最高的已花去10万余元。”3月8日下午,药品稽查人员向记者介绍,根据警方反馈的信息,此案有两名股东,每天傍晚两人会来到此医疗中心将5000多元的收入平分,此案的主要嫌疑人来自广西。

  -沉痛教训

  病急不要乱投医 用药莫信小广告

  药监人员还告诉记者,患者大都是“病急乱投医”,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就轻信从电视上或其他消息来源发布的非法药品广告,然后就慕名前来治疗。

  该起涉嫌使用假药案件,患者没有处方,没有交钱收据,使得执法部门取证非常困难。对此,药监人员特别提醒:患病千万不能轻信非权威机构发布的广告,有病还需到正规医院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有病历、索要缴费票据,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武长鹏)

【编辑:王赛特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