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助人者先搞定自己才能“助人为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职业助人者先搞定自己才能“助人为乐”
2009年07月29日 16:41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专家调查档案

  专家支持:赵环 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福利博士研究生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讲师

  事件回放

  6月中旬,第二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落下帷幕,广州共有1.6万余名考生走进考场,报考人数远远超过上届。“社工师”大多活跃在社会福利、社区矫治、司法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领域扩展。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预计有3000余人通过考试拿到证书,他们将成为广州市社工主力军。

  几年前开始的心理咨询师考证热持续至今尚未退烧,社工热又成为新的焦点。作为职业助人者,要做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传统的居委会工作和业余时间的助人行为。同时,在使用专业技能帮助案主(来访者)的同时,心理咨询师、社工本身也需要调适好自己的状态,否则,就可能陷入“职业枯竭”。

  职业助人者可能遭遇“职业枯竭”

  对于职业助人者而言,有个词叫“枯竭”,英文叫“burn-out”,就是燃尽、烧光的意思,也可以翻译成职业倦怠。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职业中,因为持续的工作压力、消极情绪体验会造成心身疲惫和消耗状态。

  我们以前经常说,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但是如果一个人燃烧自己,却不充电、补充,那就可能成为“无助的助人者”,酿成“助人者的苦难”。因此,职业助人者更需要体能、智能和情感的“充电”。

  赵环指出,造成助人者“枯竭”的原因很多。以心理咨询师为例,一般人们都是遇到不开心的、矛盾的事情,才来求助。有些问题甚至是比较阴暗的。心理咨询师如果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就可能成为一个“精神垃圾桶”。

  以社工为例,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对象通常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也因为对象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受限,所以社工所期待的案主能有自我改变的动机和能力,经常找不到。工作中,社工常常感受不到案主的改变动机,甚至用比较专业的语言沟通都成了大问题。同时,案主却经常觉得社工不能解决我的衣食住行问题,不能教我怎么做,不能给我安排好所有的答案。对于这些的不合理期待,社工可能会觉得非常无奈。

  助人者要先深入地认识自我

  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成为职业助人者。赵环表示:“有一种人本身具有强烈的自卑感、缺陷感,其可能将助人视为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他们高度投入地为弱者工作是为了经常获得胜过别人的优越感,并能掩饰自己弱点和痛苦。其实这也是一种人格心理的不健全。我们不支持这种人进入职业助人者队伍。”因此,在进入这个职业的时候,对于心理健全和人格健康的评测很重要。助人者的培训和准入需要严把质量关。同时,助人者的自我体验训练也很重要,助人者应该了解自己选择助人职业的动机、主要的防御机制和情感需要。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COREY认为,我们很难帮助来访者打开我们自己都未曾开过的门。我们也很难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因此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面对、接受冲突与情绪时,本人也必须要能面对、接受冲突才行。

  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师和社工职业的人,需要在专业培训中更深入地认识自我,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并探索自己的助人动机、助人模式,建立健康的助人观。

  赵环指出,自我体验要求助人者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和价值立场。我是谁?我与别人的界限在哪里?我为什么成长为现在这个样?我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事?什么事物对于我很重要?我做的事有什么意义?我对他人所抱的信念是什么?

  自我意识使助人者对自己诚实,对受助者诚实,避免不道德地利用别人谋取私利;防止将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强加于人。自我意识的获取与强化,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沉思、反省;主动学习;增加生活体验等等。

  助人者的工具就是自己本身。若不是仔细清理过自己,整合自己过往的伤痛,并获得新的意义解读,心中那些隐藏的成长经历中造成的伤痕或者习惯化的负向思考模式,都会不知不觉地投射给服务对象。赵环提醒说:“职业助人者首先要搞定的是自己。当自己的内心是清楚透彻的时候,过往的悲伤、难过的事已经不再伤害我们,因为所有的伤痛事情对我们来说,已经有了积极的解读,获得了新的意义和成长。我们不再会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在工作中投射自己的悲情。”

  助人过程是感情付出的过程

  助人者经常被赋予的任务是去成为案主“苦难的见证人”,这是职业特性使然。在当事人抒发自己的痛楚或者讲述不幸遭遇时,因为有人听到了并见证他们所受的痛苦,使他们感觉不再是孤单的,同时会因为感受到被支持及接纳而产生神奇的力量。

  助人者要注意培养一种心态。就像学者李开敏曾说过的:“陪伴,不是接过对方的痛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自己的手。让丧恸的人知道,有人同行。”

  专业的助人过程是一个情感付出的过程。如果在过程中,没有情感的付出,那么工作就成了一部冷冰冰运转的机器。没有情感的付出,也就无法看清案主的情绪、需求、期待。比如情感的互动,才可以使助人者看到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不良少年”身上隐藏着的伤痛。他所呈现的不再是暴戾、凶狠,而是一个受伤小孩很深的伤痛。

  工作中的专业助人者也会伤心,也会难过。但是要区分清楚这种情绪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顾影自怜,而是以案主最大利益为考量,完整接纳当时的情绪,自然涌现出来的真实、内在的自我体验。同时,职业助人者也需要明白,自己的工作不是依靠超人能力去指挥,去控制,而是在过程中陪伴,并且和案主一起等待、一起酝酿恰当的时机,使当事人有能力去面对困境和应对生命中的挑战。

  助人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服务他人是很辛苦的,助人者是用自己情感和心灵在工作。但是,如果助人者只有付出而没有成长及能量的滋养,就会处于一种损耗的状态。单向的情感和能量输出,会加速助人者的职业耗竭。因此,除了每天需要摄取食物补充身体损耗,助人者还需要情感和能力的自我滋养。

  赵环表示,工作中,无论案主曾经遭遇到什么,无论助人者是否有能力去帮助他,无论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帮助,无论工作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所预期的,助人者都可以试着从中学习到新的经验和反思。不仅从成功的案例中,也可以从失败中学习;不仅从特殊的案例,也可以从看起来很平常的案例中学习。

  此外,还可以从信仰,从学习,从督导,从同辈,从家庭,从不同层面汲取所需的养料。接受资深人士的督导,可以帮助分析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专业素质,塑造健康人格,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家庭和社会交往,可以强化助人者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从爱和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尊重和幸福的体验。当然,生命中不是只有工作。每天花点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得到呵护和滋养,积极争取、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乐在工作,也乐在生活。(朱砂)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