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60年“多活”44岁 人均期望寿命增至75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广东人60年“多活”44岁 人均期望寿命增至75岁
2009年09月27日 11:03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统计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巨大,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的15.0‰下降到2008年的4.6‰,人均期望寿命则由1949年的31岁提高到75岁。

  医疗 4834万农民看病有报销

  数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条件十分落后,广东卫生资源短缺。1950年,全省只有医院、卫生院180家,病床11037张,医生12746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医生不足5人,病床不到4张。人民群众求医无门。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规模逐步扩大,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医务人才培养等领域全面推进,全省医疗条件大幅改善。至2008年底,全省医院、卫生院已达2428家,病床数25.05万张,医生14.43万人,比1950年分别增长13.5倍、22.7倍和11.3倍。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病床数和医生数由1950年的0.39张和0.45人增加到2008年的2.62张和1.51人。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缺医少药情况明显改观。2008年底全省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236家,拥有床位36088张,卫生人员54631人,乡镇卫生院1304家,村级医疗点27138个,医疗点覆盖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逐步推开,全省有12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4834万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占农村人口的95.4%。

  百姓说

  云浮市云安县六都镇大富村的林老伯说,以前农村缺医少药,头疼脑热就找村里的“赤脚医生”拿几片药,或熬点草药对付过去。这几年,村里新建了卫生站,农民每年只要掏20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最高能报销10万元。“合作医疗就像一颗定心丸,看病负担减轻了。”

  疾控 消灭鼠疫天花、血吸虫病

  数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之前受贫困、战乱、自然灾害等影响,天花、霍乱、白喉等传染病广为流行,鼠疫、血吸虫病和丝虫病曾经在广东一些地区十分猖獗,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广东开展了大规模的群防群治工作,广泛推行疫苗注射,以及各项防疫检疫工作。1954年消灭鼠疫、天花。1985年省政府宣布曾经流行100多年的血吸虫病已被消灭。1987年底,经检查验收确认,全省血吸虫病流行的81个县(市)全部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2003年,在史无前例的非典遭遇战中,全省众志成城,取得了战胜非典的胜利,对稳定广东乃至整个世界的疫情恐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防治地方病的同时,全面推行计划免疫。广东自1984年开始装备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至1987年全部完成。1996年经卫生部评审,全省以乡镇为单位的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2008年,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苗、百白破三联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全省的单项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7.5%以上,使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

  专家说

  “抗非功臣”钟南山院士说,经历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后,广东投入近200亿元建设“防疫大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愈发完善和成熟,应急措施相比以往更为得力。在这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战役中,广东措施果断得力,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

  妇幼 婴儿死亡率下降至5.3‰

  数说

  新中国成立前,广东妇幼保健普及水平低下,孕产妇死亡率高至1500/10万,婴儿死亡率高达20000/10万。

  新中国成立后,广东为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制订了广东省妇女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有效保障了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

  截止到2008年底,全省已建有126家妇幼保健院(所、站),床位11244张,卫生人员23257人,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分别增加124个、11196张和23211人。与新中国成立前相比,婴儿死亡率由200‰降至2008年的5.3‰,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6.96/10万。

  专家说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张小庄说,解放初很多广东人都是在家里请稳婆接生的,现在都去医院生,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婴儿死亡率大大下降。在今年的新医改方案中,广东将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比如为农村妇女免费检查乳腺癌、宫颈癌,让孕妇补吃叶酸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缺陷,为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免费补打乙肝疫苗,将更好地保障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

  中医 中药产值180亿元全国居前

  数说

  历史上,广东中医药人才荟萃,形成岭南温病学派。在1949年前,中医事业处于停滞不前和衰退的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发展中医的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全省中医院由1950年仅有的1所发展到2008年的149所,医院的床位数由新中国成立的30张增加到24448张。中西医结合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尤其是2006年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以来,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中药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到2008年的180亿元,省中医药科学院、省中医研修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罗浮药谷、广州国际医药港等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专家说

  年过九旬的“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说,我这代人见证了中医在20世纪的艰难发展道路:国民党要废除中医,解放后有人要改造中医,我曾为此多次联合同行上书中央。现在广东在全国率先建设中医药强省,我很欣慰能看到这个中医药发展的春天!我坚信,21世纪是中华腾飞的世纪,也必将是中医药腾飞的世纪。

  环境 农村改水改厕成效喜人

  数说

  广东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村改水改厕取得喜人成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9.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8.4%、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98.3%。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10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省碘盐普及率达到90.1%。

  官员说

  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表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巨大,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展望新的历史进程,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服务差距,以及疾病预防控制等任重而道远,部分地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亟待解决。广东医疗卫生事业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朝着努力提高全省人民健康素质,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稳步前进。(陈枫 粤卫信)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