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丙肝漏检率达90% 人为因素导致就诊率低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中国丙肝漏检率达90% 人为因素导致就诊率低下
2010年05月11日 11:23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丙肝治愈率可达95.5% 漏检率却高达90%

  ○全国18家医院启动多科室丙肝会诊计划

  去年以来,一连串的医源性丙肝感染事件让不少国人为之震惊。在不久前于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肝脏研究协会第45届年会(以下简称“欧肝会”)上,全球的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成为了深入探讨的焦点。记者从会上获悉,由于人体基因的不同,东亚人患上丙肝相对欧美人好治,但是在中国,由于对丙肝的认知水平较低,大概只有10%的病人能及时就诊。国内不少与会专家呼吁:加强对大众及非专科医生进行丙肝防治知识的普及,以及在院内建立促进多科室间协作的会诊流程刻不容缓。

  文/记者秦晖

  没有疫苗 体检不查

  丙肝防控比乙肝更困难

  目前,全球共有1.8亿人患丙肝,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4倍。我国丙型肝炎的报告发病人数逐年升高,其中2009年报告的发病人数是2001年的10.56倍。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徐道振教授认为,发病人数的大幅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10年来人们对丙肝的认识不断提高,加强检查的结果。但丙肝的危害性仍然很大。徐道振说,丙肝病毒感染后,只有约20%的患者可以自愈,80%的患者转为慢性,而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0%~95%可以自愈,所以说丙肝病毒感染比乙肝致病率高。慢性丙肝约75%无明显症状,约1/3的病人ALT可能正常,但肝已有损害,如丙肝炎症不断进展,文献报道,经20~30年后约有 20%发生肝硬变,在肝硬化者中每年约有1%~7%的患者发生肝癌。此外,由于丙肝病毒没有疫苗,常规体检又不查丙肝,因此预防和控制比乙肝更为困难。

  不管是美国、欧洲和中国的丙肝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最有效的乙肝治疗方案,是治疗丙肝的金标准。最近的各项研究表明:由于基因的不同,亚洲患者对治疗具有更理想的应答效果。一项名为Achieve的研究显示:基因2/3型的亚洲丙肝患者可以取得高达95.5%的持久病毒学应答。

  公众不识 医生忽视

  人为因素导致就诊率低

  与丙肝高治愈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丙肝就诊率非常低。

  出席“欧肝会”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对此进行了解释:丙肝之所以能“逍遥法外”,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症状隐匿,另一方面是人为的“忽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肝的91%和乙肝的 95%。

  由于对丙肝认识不足,包括部分医务人员在内也常常不能早期发现丙肝,或发现了不做进一步合理的诊治。“虽然现在医院对病人手术之前也都会做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检测,可是即便发现了丙肝抗体呈阳性,也会因为医院不同学科对丙肝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80%左右的患者未被告知或指导落实做进一步检查,95%左右的没有做进一步的治疗,从而延误诊断,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谢青教授表示。在一项非传染科医生参加的丙肝认知调查中,只有38%的医生会把丙肝抗体筛查作为住院常规检测,在发现丙肝抗体阳性后,仅有56%的医生会请患者到专科就诊或请专科医生会诊。

  谢青教授指出, “多学科医生的合作对发现并消除丙肝病毒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慢性丙型肝炎的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的,可导致皮肤、肾脏、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病变及风湿性疾病。内科医生了解这些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之后,可考虑抗病毒治疗或请感染科或肝病科医师会诊。”

  18家医院启动多科室丙肝会诊计划

  介于我国目前丙肝防治的现状,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无缝衔接,健康领航——全国丙肝会诊计划”将于近日正式启动。此次会诊计划将在全国15个主要城市的18家医院率先实施,通过多学科医生的合作,明确丙肝患者就诊流程,以更好地推进和落实丙肝早发现、早筛查、早治疗的防治策略。

  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2009年初,此项计划就已经在丙肝高发地区,如广州的一些医院开展了试点工作,效果非常理想。目前,参与此次计划的广东医院包括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南方医院等三甲大医院。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