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晚报:敬畏生命是医学生的第一道考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沈阳晚报:敬畏生命是医学生的第一道考题
2009年12月09日 14:04 来源:沈阳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闻背景:近日,一篇名为《某医大惊现“玩尸女”》的帖子,曝光了某医大学生的“雷人”行为: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学生手持人骨,在镜头前面摆出各种Pose。一时间,网上虽有指责声一片,但也有医大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辩解说,要在手术台上克服畏惧,就必须让自己“麻木”起来,照片中学生的行为不过分。(据12月8日《天府早报》)

  一年前,在一个医学论坛上,来自台湾花莲慈济大学模拟医学中心的曾国藩教授,介绍了“以人文为基础的解剖学暨临床教学”。慈济大学称遗体为“无语良师”,又称“大体老师”,这是对遗体捐赠者的敬称。解剖课上,学生们要将他们视为“人”而非物。曾国藩教授说,“视病如亲”的同情心是良医的必要条件,这需要仰赖医学人文的熏陶与典范的诱导。

  将遗体视为“人”而非物!善哉斯言。遗憾的是,透过一些医学生的行为,我们能看到的,却是要训练学生将遗体视为“物”而非人。

  敬畏生命,其实是每一个合格医学生的第一道考题。近日来,媒体曝光了连续两起“左右不分”的手术事故,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而许多医疗事故的发生,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手术的技术上,而是出在责任心上。这就是一个是否拥有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敬畏、“视病如亲”的理念的问题。感恩、尊重、爱的人生哲学,应当是陪伴医学生一生的人文修养。

  天津医大有一个“生命意义展室”,收藏了该校创始校长朱宪彝先生的部分器官,以及工人、农民、干部、教师等各界遗体捐赠者的遗书或志愿书原件,参观展室是该校学生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我在想,经过这样人文教育的医学生,必定不会把捐献者的遗骨作为“试胆”的玩物,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流淌过充满感恩的缕缕师情。

  在所有的科学技术中,也许医学是最需要人文精神的一门科学,它是每一个个体的人不可缺少的部分,甚至可以称为生命的一部分。大概也正因如此,世界医学法学会主席卡米才会说:“将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为一体的想法是伟大的。”而敬畏生命,正应当是医学院人文教育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廖德凯)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