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 锻炼也需挑“吉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近九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 锻炼也需挑“吉时”
2009年10月19日 10:56 来源:成都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住成都锦江区耿家巷的李大爷很是郁闷,本想将身体锻炼得好一点,却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不当锻炼导致突发心肌梗塞,如果不是抢救及时,可能就再也不能享受夕阳红了。昨日上午,在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检查的李大爷感叹道,不懂科学锻炼的后果很严重。

  目前,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晚饭后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然而,记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老人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健身。那么,老人究竟该怎么样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此,记者采访了从事20年内科治疗的权威专家进行解答。

  实地调查 近9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

  目前,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就在晚饭后,与几个朋友一起去参加社区健身活动,项目多为跳舞、打太极拳、打腰鼓、舞剑以及在健身器材锻炼等。而每项运动所需要付出的运动量不尽相同,对应的身体状况也有所不同。昨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内多个小区活动广场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近9成老人不懂科学健身。

  在东光小区内的生活广场,陈国全老大爷告诉记者,他知道饭后不能马上运动,但作为有糖尿病的他却不知道哪些运动会影响自身的身体状况,自己又适合做哪些运动。

  据介绍,目前老人们参与的社区活动,全是自愿为主,对哪些项目感兴趣就参加哪些项目,并不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我吃完饭后一般就在运动器械上做器械,难道那个运动量也大?”在位于春熙路旁的东升广场上,附近的居民则都表示从未考虑到因为过量运动会导致身体不适。

  权威说法 晚上不可过量运动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一科病区兼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泉说,很多老人喜欢晚饭后运动运动,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现在一些老人吃完晚饭就出门锻炼,不但运动量过大,还经常累得汗流浃背。这样超高强度的锻炼不但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还可能危害老人的健康。

  杨泉说,饭后锻炼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而老人本身耐受力较差,晚上不可过量运动,因为运动不合理会损伤身体健康。人体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全身25%的循环血量都汇集到消化器官,会“抢走”一部分供应于身体其他器官的血液。而晚饭后马上运动,循环血量又会汇集于运动器官,消化器官中仅有3%,在这个时候,身体各个器官就会发生医学上讲的“盗血”现象。若在此时运动,即使强度不大,运动系统也会从消化系统“盗走”血液,从而造成消化道缺血,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引起消化不良。假如做强度较大的运动,如跳舞、跑步,还会引起腹痛或一些胃肠道疾病。此外,目前老人的锻炼场所很多位于交通拥挤的地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锻炼时会吸入很多有害物质,这也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针对目前日渐兴起的晚饭后锻炼,杨泉提出,晚饭后锻炼最好在30分钟至1小时之后再进行,锻炼时应该选择运动量较小的项目,如散步、做简单的伸展运动等,并且要控制锻炼的时间,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每周三四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不要心血来潮盲目加大运动量。

  专家建议 健身方式因人而异

  据了解,无论采取哪种运动形式,45岁以下、有运动习惯的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0%即可;年龄在45岁以上,运动强度就要相对小一些,一般把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5%—70%就可以了。晚饭后的运动时间不要太长,对老年人来说,建议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最好能在睡觉前2小时结束,以免影响休息。

  另外,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以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整理活动,而合适的运动装备也必不可少。高血压患者应当避免做静力性练习和憋气,糖尿病患者应时刻注意血糖水平的变化。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和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来说,一定要注意监测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身体反应以及疲劳感等,一旦发现有不适感,如喘气急促、太累、头晕、胸闷等,要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如果出现疾病症状,要马上中止运动,及时就医。“每次锻炼结束后,要回家休息一会儿,喝杯白开水,之后再洗澡或者泡脚,这样可以减轻运动带来的困乏,也有助于睡眠。”

  杨泉说,老人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制定出非常科学的锻炼计划,而一般来讲,下午四五点钟,空气污染较小,最适合进行运动健身,此时还有阳光照射,可促进钙质的吸收。(唐文才)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