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应注意身体大修信号 出现相关症状须警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男人应注意身体大修信号 出现相关症状须警惕
2010年02月22日 12:08 来源:生命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男人大多爱车。他们会对爱车呵护备至,但对自己的身体却是“马大哈”。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短6年,因为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去世的几率更是女性的四倍多,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常忽视自己身体发出的“大修”信号。为此,英国《每日邮报》2月9日刊登了多名健康专家制定的一个健康自测问答,以帮助男性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哪怕只有一个问题没通过,都意味着你的身体需要检修了。

  问题一:冷天气里呼吸困难吗?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呼吸困难意味着心脏在被迫加大工作量,如果同时感到心脏承受压力,应引起注意。英国心血管学会的心脏病专家莱恩•辛普森强调,如果在寒冷天气、吃饱后或体力消耗大时,都感觉呼吸困难及胸口疼痛和发紧,可能是动脉变窄而发出的警报。应对:做心电图以检测心脏活动状况,也可以进行压力测试。

  问题二:晚上经常起夜吗?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不规律起夜可能由于:一是年龄的增长使肌肉更加软弱无力;二是因为喝了大量咖啡、含咖啡因的饮料、酒或者睡眠紊乱。如果出现内急,排尿量却很少,尿液或精液中含血,这可能是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甚至癌症。应对:尿频并非前列腺癌的征兆,但透过体检可以了解自身患病的风险,另外,检查直肠情况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会帮助诊断是否真的患有癌症。

  问题三:是否有尴尬的瘙痒?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过高容易造成真菌感染,从而使外阴瘙痒。如果症状久治未愈,同时伴有口渴、视物模糊、极度疲劳以及尿频(尤其在晚上),那么,这很可能是2型糖尿病。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家族病史、年龄和腰围,男性腰围如超过94厘米,患该病的风险也会升高。应对:建议验血,或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问题四:经常大量出汗吗?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大量出汗(尤其在晚上)、性欲丧失、易怒、压抑和早晨状态不佳等症状可能与男性睾酮水平下降有关。许多男人承认到了50岁左右就会出现这些症状,另一可能的原因是男性性腺功能降低,导致睾酮水平降低。应对:针对睾酮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勃起功能障碍,还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

  问题五:肠道经常胀气?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肠道胀气难忍、排便习惯的改变(一天一次变为一天三四次)、肛门疼痛带有黏液或者便中带血,都可能与肠癌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市克里斯蒂医院的肿瘤科医生马克解释说。排便习惯改变,是因为肿瘤干扰了正常的消化过程。此外,肿瘤会带来溃疡或息肉,进而引起出血。应对:50岁以下男性更可能为结肠炎,50岁以上男性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应及时去进行结肠癌的排查了。

  问题六:是否失去一种感官功能?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不管哪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的丢失,都意味着某些物质干扰着大脑的相应部分。失去一种感觉的同时,如果又经常无缘由的易怒、失控,并伴有挥之不去的头痛,这可能是某种良性病变、脑血管出血或者脑肿瘤。应对:综合各种症状来确诊,持续头痛也可能是眼疾或者高血压所致。

  问题七:夜间开车很困难?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夜间开车眼睛不舒服,表示眼睛存在一些问题,英国视光师学院的校长罗伯•霍根指出。如果是年轻人,问题可能是视网膜黄斑变性,它会影响人在夜间的视物能力;如果是老年人,其原因更可能是白内障的形成。随着情况恶化,白天也会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65岁以上老人中约1/3受此困扰。应对:解决白内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手术,也是唯一的方法。

  问题八:曾经出现短暂视物重影?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脑中的血液供应被瞬间干扰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中风)有关。出现重影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甲状腺问题、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应对:如果是小中风,建议多休息,喝茶,并即刻采取治疗。因为这种症状会极大地增加未来患严重中风的风险。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紧急治疗最关键。

  问题九:经常感到悲伤吗?

  回答“否”,通过;回答“是”,警告。

  心情忽高忽低,失去以往喜爱的兴趣如运动、会朋友,甚至丧失性欲,经常疲惫,没有生活目标,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男性还会表现为易怒、突然发火、越来越失控、更爱冒险和进攻性强等,其自杀倾向高于普通人三倍,也更容易患冠状动脉硬化。应对:应及时寻求家人、好友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压力过大可以给自己放个长假,重新规划人生。(记者 郭静超)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