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分子易陷"地摊级骗术" 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高知分子易陷"地摊级骗术" 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
2009年07月07日 16:34 来源:生命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知识分子的使命,是让人民不受骗”,这是台湾“自由主义的领港人”殷海光的名言。然而,理应筑起防骗“防火墙”的知识分子、甚至“高知”(高级知识分子)们,却每每成为骗子的囊中之物———央视女编导被假“国情局长”骗财骗色、清华大学教授被亲友骗去十余万元、数百名中小学校长被山寨“教育专家委员会”蒙骗……这些我们看来有识有能的高级人才,为何会失去了判断是非真伪的基本能力呢?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罗大华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根源来分析,知识分子受骗的原因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本来有所需求,二是对骗子和行骗事件缺乏了解;三是容易产生怜悯之心。诈骗者往往会通过研究他们的这三种心理,投其所好,抓住弱点设下骗局。”特别是抓住受骗者的心理需求方面,往往一抓一个准,比如有骗子就抓住知识分子老来求一名传于后世的心理,用“入选中华名人园”骗了京城数百名“高知”。

  令人疑惑的是,让“高知”们上当受骗的,并非是高智商的骗子设定的惊天欺诈,却多是一些漏洞百出的“地摊级骗术”,这又是为何呢?

  “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应对错综复杂生活的能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罗大华说,“这些受骗的知识分子大多只埋头于专业,对社会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略生活知识和生存技能,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积累,不注重知识的创新和运用。犯罪分子则利用了他们的单纯善良,求得其在认知上的认同、情感上的相融,从而使他们堕入骗局。”这就印证了一个道理:木桶能装多少水,在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

  面对骗子的胡吹海侃时,如何避免受骗上当?罗大华强调,“无论面对怎样的诱惑都要坚持以下信念:馅饼不会从天降,贪婪之心不可有;不要轻信甜言蜜语,遇事不要轻率做决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了解其人其事;多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学点法律法规;多和身边的人商量讨论。”▲ (图南)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