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发布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心理与违法问题调研报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粤发布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心理与违法问题调研报告
2010年01月30日 00: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广州1月29日电 (记者 莫非 通讯员 饶玲)广东团省委29日晚上发布《广东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心理与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在自我心理认知方面,近九成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感觉自己精力不充沛,近六成的都不认为自己身材好,说明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不容乐观。

  为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心理状况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程度,以及互联网对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实际影响,2009年下半年,团省委权益部依托有关专家教授,深入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肇庆、清远等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深度访谈、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深入学校、企业、工厂、街道、社区、家庭、网吧、未成年犯管教所和少管所等场地,扎实开展了调查研究,形成了《广东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心理与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与《广东省青少年网络危害状况调研报告》。

  《广东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心理与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指出,农民工未成年子女有一半以上认为自己聪明但害羞、经常发脾气、容易哭叫,说明他们需要情感的宣泄与疏导;近一半人“常常有一些坏想法”,说明他们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完全满足;75.2%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同时,一半以上的经常不高兴,容易紧张,说明与过去农村生活相比,他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城市生活的压力又无处不在;超过六成的认为自己是个好人,并认为长大后能成为重要人物,说明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分信心。

  在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多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具有较强的家庭归属感,但同时,感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在对学校活动的心理认知方面,六成以上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认为自己的同学关系较好,但见到老师普遍感到紧张;近九成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记得“自己所学的东西”,但六成左右的人对画画、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相对较低,在游戏与体育中“只看不参加”,说明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经济等原因,他们的兴趣爱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六成多的认为自己在学校表现好,但感觉自己并不是班级的重要人物,近七成的表示“讨厌学校”,说明大多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尽管表现尚好,但由于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性”,因此“讨厌学校”。

  在社会交往的心理认知方面,大多数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认为自己比较合群,朋友较多,但相互信任的比例相对较低,说明现代诚信危机已经延伸到了未成年群体。在家庭教育方面,农民工家庭父母比城市家庭父母对自己的子女要求更为严厉,但较为缺少亲情关怀和温暖。各项数据综合显示,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自我意识的健康水平以及在行为、智力、焦虑和幸福感等方面明显低于本地未成年人。与普通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相比,外来未成年犯自我意识的健康水平以及在行为、智力、焦虑、合群和幸福感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本地未成年人,也低于普通外来未成年人。

  在自我心理认知方面,外来未成年犯认为自己“身材好”、“强壮”、“精力充沛”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这为他们容易侵犯他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先天优势;选择“我容易哭叫”的比普通农民工未成年子女低了40个百分点,说明他们不善于宣泄自己的情绪,比较压抑自己。选择“常常有一些坏的想法”、“干许多坏事”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认为自己“运气好”的外来未成年犯的比例几乎高于普通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的三倍多,说明外来未成年犯侥幸心理比较严重。

  在对家庭生活的心理认知方面,外来未成年犯在“父母对我期望过高”、“家里对我失望”、“我给家里带来麻烦”等指标方面的比例高于普通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在对学校活动的心理认知方面,六成以上的外来未成年犯被老师找时同样“感到紧张”;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但他们参与学校活动的主动性普遍高过普通农民工未成年子女,这与他们喜欢出风头的心理相关。在社会交往的心理认知方面,外来未成年犯普遍具有“呼朋唤友”、“江湖义气”、“富有主见”、“个性鲜明”等特点。

  参与调研的有关专家指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得出结论:自我意识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是影响外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诱发他们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此,他们建议党委、政府继续出台促进农民工问题解决的政策和规定,严厉打击各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丑恶现象,加强中小学校素质教育和团队工作,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工教养子女的理念和能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