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570万烟民每年吸掉71亿元 治疗费达5487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新疆570万烟民每年吸掉71亿元 治疗费达5487万
2009年06月01日 14:32 来源:天山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调查中,大多数男性吸烟者都认为吸烟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一种方法。

  “逢人递根烟,这是男人间的交流,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距离感。”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韩冰说。

  记者了解到,最易受到这种以抽烟进行交际影响的,大多是15岁至35岁的年轻群体。

  21岁的李宏斌现就读于乌鲁木齐市某高校。由于姥爷因吸烟死于肺癌,所以烟草在家中是禁物。可到了大学,抽烟却不得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5月30日,光明路人行道边上,几位市民在树阴下乘凉。一名老人掏出了香烟点燃后开始吸了起来,原本坐在旁边的另一位老人可能闻不惯香烟的味道,起身离开了。

  “一个宿舍6个人,只有我不抽烟。每当大家吞云吐雾时,只有我一个人干坐着,总显得格格不入。为了融入集体,我偶尔也得‘配合’一下。”李宏斌说,有时,在校内、校外认识一些同学、哥们,大家一见面就先递烟,要是拒绝就是不给面子,他只好再次“配合”。

  一来二去,李宏斌慢慢由抽一支烟半天不舒服,到半天不抽烟就不舒服。如今,除了周末在家,他每天都要来上那么几根烟。

  像李宏斌这样,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却受环境影响被动吸烟的人不在少数。

  不少80后由于受到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影响,认为身上散发烟草味是男人成熟的标志,潇洒地加入了烟民队伍。而“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样的俗语,引发了不少人对吸烟的好奇。同时,对一些名人的模仿,认为抽烟很酷,也是年轻烟民逐步壮大的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口臭、齿黄是人们对大多数吸烟者的评价。而近70%的人表示,最不能接受的是吸烟者肆意在公共场合抽烟。

  不少年轻女性还表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她们希望自己的男友或老公的形象能够更健康,所以不嗜烟也成了大家的择偶标准之一。而在公共场所肆意吸烟的男性,说明其社会公德意识、责任心都有问题,一概不予考虑。

  “男人应酬时,难免会喝点酒抽点烟,这无所谓,但不能上瘾。”市民张箐说,吸烟不仅有损健康、耗费财力,而且还让家里人跟着吸二手烟,于情于理都不能纵容。

  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些50岁左右的市民对于老伴吸烟的嗜好普遍可以接受。

  “老伴抽烟抽了几十年,还能让他戒了不成?”59岁的郝玉莲说,吸烟有害健康大家都知道,可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也就由得他了。

  可在郝玉莲的眼中,烟草绝对是儿子的禁品。“我们老了也就算了,孩子才22岁,还年轻,不希望他染上这种习惯。”

  但对于女性烟民,80%的男性都表示不愿意自己的另一半有吸烟的嗜好。

  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烟民都曾多次戒烟未果。

  “吸烟一旦上瘾,就很难戒。”38岁的张伟国说,吸烟能够提神、消愁、缓解压力,从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都很难割舍。而一旦不抽烟,就会产生如打瞌睡、打呵欠、流眼泪、心情郁闷、坐立不安等消极反应。

  解放军第474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卫民表示,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吸烟不仅会影响心肺功能,还会产生呼吸道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引发肺癌。

  “香烟点燃后会在空气中留下44种对人体有潜在杀伤力的化学成分,而其中的尼古丁被吸入后,会使交感神经因异常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加快心脏运动。”刘卫民说,在提高兴奋度的同时,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从直观上来说,吸烟导致的口腔异味、指尖发黄等,也影响了吸烟者的外在形象,在生活、家庭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副教授蔡浩认为,吸烟是种舒缓情绪的方式,人们在面对压力需要排解时,吸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麻痹神经,暂时逃避现实转移注意力的作用。

  蔡浩说,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在生活、工作中感受到了更多的紧张和焦虑。尽管舒缓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对于吸烟者来说,最为便捷的途径便是抽烟。久而久之,他们便对烟草产生了非理性的依赖。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生活方式应该是向有利于人体、心理、人际关系和谐及维护环境的方向发展的。所有人都应该确保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蔡浩说。

  据了解,新疆目前约有570万名烟民,按现有烟民按最低标准计算,一个烟民月消耗104元的烟草,每年耗烟量折合人民币71亿元。同时,这些烟民因吸烟造成的医疗费用开支,以2000年为例,全区达到5487万元。(亚心网讯 夏莉涓 李远新)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