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流感传播链已形成 或致零星散发和局部暴发——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广东流感传播链已形成 或致零星散发和局部暴发
2009年06月18日 14:52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顾问、暨南大学流行病学教授王声湧今天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指出,目前,广东省已有本土的二代病例发生,也证实有隐性感染者存在,流感的传播链已经形成,续发病例造成零星散发和局部地区(学校或社区)暴发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

  广东处于流感流行初期

  羊城晚报:世界卫生组织将流感警戒级别提高至最高的第6级,意味着宣布甲型N1H1流感进入“全球大流行”阶段,目前广东处在哪个阶段?

  王声湧:广东最初的流感病人都是由国外传入,称为输入性病人,随着本地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增多,区分输入性病人和本地病人的意义就不大了。广东省已有本土的二代病例发生,也证实有隐性感染者存在,流感的传播链已经形成,续发病例造成零星散发和局部地区(学校或社区)暴发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因此目前社区的流感防治可以定位于流感流行初期。

  羊城晚报:“流感流行初期”的防控策略是什么?

  王声湧:主要工作是认真落实应对流感大流行的技术指导、物质支持和培训卫生保健系统人员等一切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健全流感防治组织机构和社区流感防治技术力量,贯彻落实全员培训,把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社区,以期尽早有效发现病例,减缓流感在社区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并通过适当治疗患者,尽可能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人数,降低流感所造成的损失。

  疫苗不是万能的

  羊城晚报:怎样预测这次流感的发展和转归?

  王声湧:倘若这次流感的传播并不很迅猛,发生也不是很集中,临床症状也不很严重,那么可能会成为季节性流感,在一个较长时间迁延辗转,此起彼伏,冬春较多,夏秋则少。但是季节性流感如果混合感染肺炎或其他并发症,也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世卫组织预期本次大流行的严重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而且可能会因地点或人群而异。严重程度与病毒的变化,潜在脆弱性和卫生系统的能力有关。

  羊城晚报:现在群众都在等待疫苗的出品,似乎疫苗一出,天下太平。疫苗是万能的吗?

  王声湧:流感疫苗能提高人群对流感的免疫水平,有效地减少发病和重症病人发生,减少死亡,遏制流感的传播蔓延与流行。但是,流感疫苗研制和生产成功之后,还有一个验证和评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的问题,在疫苗经过严格的临床研究观察,确认疫苗有效和安全之后才能广泛推广应用。

  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在发生变异,一旦病毒变异,就会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减低甚至完全没有效果。因此,我们的预防工作不能把接种流感疫苗作为唯一的尚方宝剑,把希望都寄托在疫苗上,更不能坐等疫苗生产上市应用。做好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是预防流感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轻症病人居家治疗更合适

  羊城晚报:广东发生社区流感流行是迟早的事,怎样应对?

  王声湧:在社区所在地流感定点医院能够容纳的情况下,要求病人尽量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一旦病人迅速增多,应逐步扩大流感定点医院数量,直至所有二级和二级以上医院都需要收治流感病人。

  当病人数量急速增加已超过医院接纳“超大量”病人的限度时,必须对病人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即有合并症或混合感染(肺炎)的病人、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及抵抗力差合并有其他慢性或先天性疾病者、病情迅速恶化或症状加重者、家中没人照料者等应该住院隔离治疗;其它一般流感病人可以在所在社区居家隔离治疗。

  羊城晚报:居家隔离治疗有什么好处?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到医院治疗?

  王声湧:轻症病人可以在自己的家庭中隔离休息,由社区一级流感防治组织的医护人员给予一般对症处理和支持性护理。居家观察既可以减轻医院的压力,又可以减少医疗费用,而且避免大量流感病人及其家属往返医院和社区增加播散的机会,减少流感病人在医院中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加重病情。

  只具有普通流感症状、不发烧或体温在38℃以下、病情没有逐渐加重表现的病人,都可以居家隔离观察;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患有基础疾病者(如糖尿病、肺结核、哮喘等),必须经过二级或二级以上医院的专科医生同意方可在家隔离观察。居家隔离治疗的病人如果病情发展或恶化,必须立即转送就近医院。(廖怀凌)

【编辑:朱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