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60年"增寿"40岁 高出平均水平1.38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健康新闻
    河北人60年"增寿"40岁 高出平均水平1.38岁
2009年08月17日 16:39 来源:河北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阵子,曲周县四疃乡五疃村妇女秦二薇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就在一个多月前,临产的她被家人送到乡卫生院,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顺利地产下一个健康的小宝宝,出院时还领到了150元顺产补偿。

  看着胖乎乎的小宝宝,小秦73岁的姥姥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可真是赶上好时候了!”据她回忆,她们那个时候找个赤脚医生都很难,生孩子都是请“接生婆”,由于卫生条件不过关,大人孩子的健康都难保障。那时传染病时常流行,村里好几个姐妹的孩子都因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而夭折。

  “60年来,我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卫生厅原办公室主任赵学诚介绍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疾病流行,当时我省的黑热病患者有10万人、疟疾60万人、结核病170万人……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仅为35岁。而现在,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74.38岁,增长了近40岁,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1.38岁。同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也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00/10万和200‰,降至目前的38.3/10万和14.9‰。

  “虽然群众健康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毫无疑问,这一变化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赵学诚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全省仅有150多家县以上医疗机构,其主要家当就是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老三件”;卫生技术人员奇缺,仅有2.4万多人,且一般只能开展阑尾炎切除类简单手术,乡村里则是“赤脚医生”当家。而到2008年底,全省共建有医疗卫生机构1.5万个,卫生技术人员达23.4万人,大约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00倍和10倍,基本建立了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项目于一体的预防保健网络。

  而这只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的一个方面。近年来,我省着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仅2004年至2008年就安排专项资金12.7亿元,今年又安排建设项目341个。目前,全省基本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2003年,我省启动新农合试点,2008年实现农村居民全覆盖,今年农民参合率达到了90%。在城市,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密切协作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省36个市辖区共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00个,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3%,广大居民“抬腿儿就能找到医生”。

  相关 人均期望寿命

  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是根据婴儿和各年龄段人口死亡的情况计算后得出,指在现阶段每个人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活到这个年龄,和人的实际寿命不同。(次云波 张淑会)

【编辑:朱博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